湖南汝城推动红色教育融入家庭家风教育

用活红色“教科书” 上好家国“思政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冬雨初至,气温回落。近日,湖南郴州汝城农商银行大会议室座无虚席,暖意融融,一场合规风险警示教育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台上热情洋溢,台下鸦雀无声。活动除邀请专家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外,两堂特色鲜明的行业思政课也引起了现场人员的浓厚兴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台上,汝城县妇联主席肖意萍以《古城新风——我们身边的家风故事》为题,依托图文并茂的课件,从讲述当地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入手,聚焦身边4个全国“最美家庭”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传承家风美德、弘扬文明新风的深刻道理,以及做好家风家教与防控合规风险的辩证关系和重要意义,令人耳目一新,博得阵阵热烈掌声。

  红色教育融入家风教育

  “重温长征路上‘扁担银行’的故事,铭记和传承红色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承担金融人的担当使命,谱写新时代金融工作辉煌篇章。”来自汝城县政府办的黄慧芳紧随其后登场,在20分钟的课时里,紧扣长征路上的“扁担银行”的发展主线,声情并茂讲述了大量感人至深的红色金融故事。

  “家风连作风,家廉促业廉,古城新风和红色金融思政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令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汝城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肖敦锋点赞道,“这些思政课接地气、冒热气,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好似为行业部门量身打造的精神文化大餐。”

  作为革命老区县,汝城县境内留存着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传颂着“半条被子”“一张借据”等红色故事,保存着历史悠远的濂溪书院和近千座古祠堂,“五色”文旅资源丰富多彩,思政教育场景丰富、资源辐辏。

  近年来,汝城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沙洲村时“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重要指示,发挥资源优势,做好结合文章,不断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做大做强,把红色历史、红色故事作为涵养家教家风、锻造党风政风的生动教材,推动红色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家风教育。

  红色基因万家传

  12月8日晚上,卢阳镇储能社区的家长课堂人头攒动,早早地听说了这期家长课堂将有思政课来社区巡讲,大家都满怀期待。

  本期家长课堂邀请了汝城县纪委监委讲师张吕波宣讲《一座牌坊背后的故事》,县教育系统的讲师何苗苗宣讲《信仰之光》。两位讲师依托图文并茂的课件,饱含真情地讲述了明朝监察御史范辂的故事和汝城县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朱舜华的感人事迹。

  短短一个小时的课程,听众们沉浸其中,意犹未尽。储能社区书记朱平说:“相信有了思政课的赋能,将大大提升家长们的育人格局,更好地培育时代新人。”

  今年7月以来,汝城县制定了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发动纪委监委、教育局、妇联等17个部门参与,打造了15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行业思政课。11月初,该县又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思政课巡讲活动。

  家教是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汝城县妇联依托丰富多样、走新走心的活动开展,推动思政课进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倡导建设文明家庭、实施科学家教、传承优良家风,有力促进了思政教育一体化、全覆盖体系建设。

  “半条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时常教导后人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临终前仍不忘告诫子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这成了他们一家世代相传的家训。在红色家教的熏染下,徐解秀后人先后有4人参军、5人入党。2021年,徐解秀后人朱向勇家庭被评为全国传承红色基因“最美家庭”。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红色家风成为亮丽名片。如今,在汝城,红色基因根植到了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每一名群众的血脉之中,掀起了红色家教新热潮。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用活红色“教科书” 上好家国“思政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2024-12-12 2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