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兴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 王蕾 赵晶晶

  爱玩和探索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发现幼儿潜能的好时机。因此,尊重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给予他们自由和鼓励,支持幼儿的自主性发展至关重要。伴随《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自主游戏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有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创新型人才。

  所谓自主游戏?指的是在幼儿园中充分利用室内外自然环境和空间,根据幼儿的需要及兴趣,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在游戏中自由选择、自主决策,在与材料和同伴的互动中感受快乐、满足需要,获得个性化发展。

  探索幼儿自主游戏新路径

  如何在实践中尊重孩子的天性,允许他们自主游戏?以北京军区空军蓝天宇锋幼儿园(以下简称宇锋幼儿园)为例,该园从时间管理、环境布局、材料投放、家园共育等四个方面全方位调整,对以往碎片化的生活活动、过渡环节、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零散时间进行整合与革新,逐步构建了“以游戏为核心活动”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新样态。融合绘画表征、一对一倾听和生活环节等活动,将自主游戏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和场地,赋予孩子们在游戏时间自主选择游戏地点、伙伴以及游戏方式的自由。

  活动空间,尤其是户外活动空间受限是不少幼儿园面临的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地利用空间,从而让幼儿的自主游戏更生动、更有趣,让他们真正沉浸在“玩”的快乐中,在“玩”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师可以挖掘每一个户外场地的最大价值。比如,除了使用率较高的大小操场,可以将平时不起眼儿的灰墙、滑梯一角、幼儿园楼体列为可挖掘资源,鼓励教师将每一个角落变成孩子们自由探索和学习的乐园。利用室外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根据季节特点和幼儿兴趣的变化,适时、动态地为孩子们精心构建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

  在室内环境布局中,也可以打破空间界限,如宇锋幼儿园在班级中进行区域融合,不再限定教室区域功能,减少对幼儿游戏空间的限制,减少视觉干扰,去掉遮挡幼儿视线的柜子及材料柜的背板,一切为孩子的游戏服务。同时,打通班与班之间的界限,各个教室的门都是开着的,让幼儿从直观上能够感受到在幼儿园的各个地方是没有阻碍的。教师根据幼儿游戏需要投放材料,从大而全到精而准,确保材料的丰富性与易获取性。在丰富性上,投放了各种自然物、光影材料、颜料色板、长管木梯等多元化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自由实践与探索。教师不设定固定的玩法和限制,以充分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和创新需求。

  无论是室内外的“小材料”与“大设施”,均低结构化、可移动、可组合,充分体现了让儿童发起、儿童参与、儿童决策的自主游戏原则,满足幼儿自主探索与创新。

  家园同步才能实现幼儿自主游戏最大化。对此,宇锋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离园播放游戏视频等形式,让家长们全面了解自主游戏的开展情况,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向家长发起“每日一小时”倡议:建议家长每日抽出一小时,鼓励幼儿自行制订游戏计划,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安排这一小时的活动内容和顺序。通过这些活动,家长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支持孩子的自主游戏和学习。

  促进家、园、幼共同成长

  自主游戏实践,教师能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动作、语言和表情等多种形式的表现。了解幼儿行为的能力,能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通过多种途径为他们提供支持,并为个性化支持和指导打下基础。教师角色从“引导者”和“观察者”,更多地丰富为“倾听者”和“研究者”。

  自主游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孩子可以自由地创造角色、构建场景、编织故事。这种无拘无束的创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与同伴互动、协商、分享、合作,学习相处之道,尊重他人,发展社交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家园共育,家长对幼儿游戏有了更深的理解,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共同为幼儿创造有益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然天性、自由个性和自主灵性的发挥,满足个体发展需求,推动情感、智慧、社会化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自主游戏赋予幼儿主导权,满足兴趣,展现天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自发性游戏,是尊重儿童、呵护天性,实现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作者系北京军区空军蓝天宇锋幼儿园教师)

中国妇女报协同教育 6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兴趣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2024-12-23 2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