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马伟
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紧紧抓住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文旅融合为画笔,绘就了一幅全域旅游的壮美画卷,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生态打底,筑牢文旅根基
“祁连的生态,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发展文旅产业的坚实根基,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祁连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冯玲玲介绍。近年来,祁连县政府按照《海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条例》,从法律层面为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持续加大生态保护资金投入,设立了生态保护专项资金,用于草原修复、森林抚育、湿地保护以及水源涵养等生态工程建设。
过去,野牛沟乡的达玉村,由于过度放牧,村里的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当村里响应县政府号召,成立生态保护小组,牧民扎西第一个报名参加。经过几年的努力,扎西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给草原重新披上了翠绿的盛装。随着生态环境的好转,游客也逐渐多了起来,扎西还开办了牧家乐。“现在到了旅游旺季,家里天天都住满了客人,收入比以前仅靠放牧翻了好几番,这一切都多亏了咱们县重视生态保护,让咱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上了好日子。” 扎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化赋能,增添文旅魅力
祁连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藏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等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祁连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在祁连县文化馆里,陈列着古老的藏族唐卡、蒙古族马头琴,还有一幅幅回族精美的剪纸……“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定要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祁连、爱上祁连,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祁连县文化馆副馆长房金敏充满自豪地说。
创新领航,迈向文旅新程
随着祁连县文旅产业的兴起,县政府出台的《祁连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拉洞村带来了新的生机。村里将闲置农舍,改造为集吃住为一体的民宿。“没想到我们也能靠旅游挣钱,现在一年下来能有好几万元的收入,孩子们也都回来帮忙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守着家乡就能把日子过好。” 村民丁桂花说。
特色农牧产品也搭上了文旅融合的快车。“以前我们的产品虽然好,但是销路不畅,知名度也不高。现在依托旅游,我们的产品不愁卖了,还打响了品牌,我们一定得把品质再提一提,不辜负消费者的厚爱。”金祁连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毛雪琴信心满满地说道。
“祁连文旅融合的道路已经越走越宽,我们将继续深挖生态潜力,开发更多的小众秘境,打造生态研学、户外探险等高端旅游线路;进一步丰富文化体验,建设民俗文化村、非遗传承基地,让游客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来;持续强化产业融合,培育文旅龙头企业,推出‘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新业态,擦亮‘天境祁连’文旅品牌,努力把祁连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未来,祁连县副县长王欣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