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手机进校园”还须规范管理
12月27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即日起,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这也是全国首个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的决定。
如今,不少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关于如何管控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这部法规给了老师更多底气。立法是第一步,落实禁令的关键在于学校管理的智慧和能力。学校要依规严格执行,还应当加强科学、文明、安全使用手机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家校共管共治,进一步规范手机管理,净化校园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AI仿冒名人带货,违法!
今年以来,AI伪造假冒名人带货事件频发。专家表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形象、假冒名人进行带货的行为涉嫌违法,平台也应担负主体责任,防范此类视频在平台大量传播。
针对视频制作者和发布者未经允许使用名人形象、声音带货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进行维权。同时,网络平台需要积极履行责任,严格审核发布内容,一旦发现违规情况,应及时处理,否则,平台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公众对于非现场的语音电话、视频通话也要注意甄别,不能轻信,如若发现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
传单广告别轻信,正规维修有保障
深夜在网上找人修电闸被收3975元,市场价才500多元……近日,上海市虹口区李女士(化名)遇到了糟心事,她因轻信网络上的上门电力维修广告,被“宰”了数千元。等到事后觉得不对,再去追讨,却被维修师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如今,家庭维修乱收费现象并不少见。这一乱象屡禁不止的背后,是消费者维权难的困境。其实,“维修刺客”刺伤的不仅是消费者的钱包,还有消费者对维修服务行业的信心。因此,对于此类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同时,消费者在选择维修服务时,应选择合法合规、有保障的企业,要注重事前预判和价格议定,加强证据收集,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有这样,“维修刺客”坐地起价的顽疾才能彻底消除。
王慧莹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