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激活中国女学思想 推动全球性别平等

——二○二四“新女学”年度热点回眸
■ 《新女学》周刊编辑部

  ·编者按·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又将站在新的起点。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目睹了无数女性在时代浪潮中的拼搏与奋进,也见证了社会在性别平等之路上的坚定前行。

  2024年,《新女学》周刊致力于搭建理论探讨与实践交流的平台。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探讨女学理论的发展路径,关注平等实践的各个领域,同时拓宽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全球妇女发展的对话与合作。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新女学》周刊将秉持初心,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务实的态度,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新女学》周刊编辑部

  重大主题篇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包括妇女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女学》在2024年继续推出专题,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强调妇女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探讨妇联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同时,继续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笔谈等专题。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30日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推动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新女学》继续推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专题,刊发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 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高校妇女工作应在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再建新功》《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巾帼力量的三重逻辑》《巾帼建功新时代 党校赋能促担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速推进男女平等》《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妇女工作始终》《正确认识“三个关系”努力推动妇女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化妇联组织改革 推动新时代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妇联干部队伍建设的三重逻辑》《走好新时代妇联组织的网上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将“四自”精神内化为自觉,外化为行动》等文章,激励妇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前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2024年《新女学》继续推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践悟专题,刊发了《发展中国学 在交流互鉴中推动党领导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重要论述深度融入思政课》《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对于妇女事业的重大意义》《深化妇联改革应全面推进“三新”领域妇联建设》《坚持开拓创新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开放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系统观念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等专家文章,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

  2024年,《新女学》继续聚焦“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通过一系列文章深入探讨了该理论的教学、经典著作中的妇女问题分析、巾帼英雄事迹的展现以及数字技术对其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讲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课的根本保证》强调,教师需深入研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和现代性批判探讨妇女问题,为理解性别不平等提供理论框架。从历史到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女性英雄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精神内涵,《“巾帼英雄篇”: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课的生动教材》展现了众多女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通过讲述巾帼英雄的事迹,可以更直观地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助力。《数字技术赋能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文献资源建设》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手段正在改变传统文献资源的整理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优化文献收集、管理和传播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资料的可获取性和使用效率,还能更好地保存珍贵的历史记录,促进理论成果的广泛交流与应用。

  ——推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致敬了不起的巾帼英雄”专版

  在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新女学》刊发了专家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的“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呼吁在妇女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互促共生中加速推进男女平等进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良性互动中把男女平等落到实处;强调新征程上,要积极推动妇女参与科技创新战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解放日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特刊”的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为切入点,论证重温题词对当前我国妇女工作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与读者分享《党的女儿》《我是共产党员:了不起的巾帼英雄》《了不起的她们:鞠萍姐姐讲巾帼英雄故事》《新时代巾帼楷模》等记录不同历史时期巾帼英雄光辉事迹的著作,致敬百年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中国巾帼英雄。

  女学理论篇

  理论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意义重大。《新女学》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妇女发展核心议题,探讨妇女研究服务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的路径,提出推动女性学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究妇女权益保障、妇女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等课题。

  ——研讨中国式现代化和妇女发展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妇女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新女学》不仅探讨了妇女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还深入分析了妇女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以及促进男女平等方面的贡献和潜力。《妇女研究要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做学问》强调,从事妇女研究的专家学者应增强为大局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妇女群众做好学问。学者们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对妇女问题的研究,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加强自身建设。《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研讨中国式现代化和妇女发展》探讨了一系列与妇女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妇女的贡献度》则进一步论证了妇女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妇女参与科技创新,激发她们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以助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速推进男女平等》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妇女争取解放和男女平等的伟大历程,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与男女平等的辩证关系,感悟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推动男女平等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女性学学科建设再思考

  当前,中国女性学学科面临教材体系建设滞后、研究成果支撑缺乏等新挑战。为此,《新女学》推出“女性学学科建设再思考”专题,邀请专家学者总结经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女性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中国女性学的学科使命与高质量发展》回顾了女性学40多年发展历程,指出女性学面临挑战及发展路径,强调未来女性学要肩负助力妇女事业进步和妇女全面发展使命。《中国女性学研究创新和发展的特征》阐述了女性学发展特色及学科创立发展之路,倡导提升学科建设境界。《女性学专业要培养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人才》提出女性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呼吁培养女性人才助力现代化发展。

  ——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结合全国两会精神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研究工作》呈现了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谭琳的专访,强调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性。政府工作部署下,需重点关注并深入研究影响妇女儿童权益的问题,并关注“两高”报告中关于司法理念和制度措施的创新之处,以指导具体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相关任务要求。《以五大抓手推动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见行见效》指出,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婚恋观与家庭研究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婚恋观与家庭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社会现实,探讨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现代意义、关注女性在家庭照料中的心理健康、理解生育观念的转变,成为了解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关键。《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当代内涵》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婚恋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爱情不仅是自然情感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应当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关注职业照护和家庭照料女性的心理健康》则聚焦于长期护理工作给女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呼吁社会各界对此现象给予更多关注。《想生·敢生·能养·善育:培育负责任的生育观》则探讨了当前我国低生育率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了生育观念从“多子多福”向“少生优育”的转变,指出需要倡扬新型婚育文化,加强相关支持体系建设,使人们能够放心地选择生育并有能力养育孩子。《如何破除低生育率和女性发展的两难》提出了针对低生育率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指出在低生育率背景下,提高男性在家庭劳务中的参与度可以增强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决策能力,从而提升生育意愿。

  ——妇女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研究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妇女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日益紧密。当前,社会各界正积极探索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妇女工作、教育改革以及组织创新来促进这一进程。《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妇女工作如何高质量发展》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强调,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应在夯实基础、重视创新和追求实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新质生产力提供肥沃的组织土壤和发展空间。《新质生产力与女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则深入探讨了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作用,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催生了教育理念、内容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还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强化女性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可以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一转变,《发挥妇联组织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提出,妇联组织需要准确找到自身角色定位,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和缓冲带。《实现新质生产力与妇女发展同频共振》则进一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其创新、绿色、高效的特质,为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女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强调,女性不仅是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科技领域和数字经济中的贡献也使她们成为重要的贡献者。同时,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和技术进步让女性真正成为受益者,彰显了她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女性文化创造力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女性在文化艺术领域的贡献日益凸显。她们以独特视角诠释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王家卫“文艺剧”腔调下的女性群像与文化错位书写》探讨了电视剧《繁花》中女性角色的文化意义。《七夕节日的文化元素和女性属性》剖析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及其女性属性。该书揭示了七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核,强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展示了她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造力。

  平等实践篇

  而今,从教育、就业、社会服务保障到乡村振兴、科技与文化发展,各个维度的性别平等实践交织成一幅生动画卷。《新女学》深入挖掘女性在各个领域的贡献与成就,探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助力性别平等事业。

  ——梳理新时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0月30日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课题通过梳理中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实践,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经验,展现中国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实践伟力,形成了《新时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报告。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新女学》全文刊登《新时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中国实践》报告。

  ——讲述新时代新疆妇女人权故事

  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新时代中国新疆妇女人权故事”课题组2024年深入新疆各地,走访了不同行业的妇女,从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汲取真实故事。《新女学》推出了专题,刊发《“明亮的月光”:照亮患者生命的一束光——玛依努尔·尼牙孜深耕宫颈癌防治四十余载的故事》《久久为功 沙漠植绿——帕提古丽·亚森在治沙中成长的故事》《这里的空气有点儿甜——田辉林的塔城环保故事》《绣梦成真 绣出绚丽“石榴花”——锡伯族刺绣传承人冬兰的创新故事》《传递教育钥匙的人——春蕾计划受益者加恩力森老师的故事》《乡村振兴新旋律 驼铃声声奶飘香——哈马丽娅·恰哈提发展特色产业的故事》《“古丽娃娃”秀丝路魅力——排丽旦·吐地带头创业致富的故事》等文章,全面展示新疆妇女人权与发展成就,彰显中国在保障妇女权益方面的不懈努力。

  ——促进妇女参与政治和公共生活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妇女的政治权利,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为妇女参与政治提供了更多平等机会和多元化渠道。《新时代妇女参政:呈现新特点 取得新进展》指出,妇女参政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社会各界需协同推进妇女平等有序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回顾历史,《中国妇女拥有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展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如何确保妇女获得政治权利和自由,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及边区的全面进步。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帮助妇女获得普通选举权,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进一步强调妇女的权利和特殊利益。《培养基层女干部,激发基层治理“她力量”》关注当代女性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建议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基层女干部,提升领导力和服务能力。

  ——关注教育赋能女性成长之路

  妇女是推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妇女工作作为这一进程的关键环节,对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妇女工作应在强国建设中发挥作用再建新功》指出,高校女性不仅数量众多、层次多元且学历较高,她们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核心力量。《老年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揭示了男女参与老年大学学习机会存在显著差距的问题。《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中的女性数字赋能》聚焦AI时代下女性的成长与发展,强调女性应积极参与AI的研究和开发,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助力新时代背景下的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释放创业就业“她力量”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在就业和创业领域的崛起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社会偏见、资源获取有限及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女性的发展。《优化女性友好营商环境,释放创业就业“她力量”》提出,通过树立分性别统计意识、培育女性创办企业、提升女性领导力等措施,构建有利于女性创业的环境,展示了一系列成功范例。《政府·妇联·女性:共同激发乡村振兴中的她力量》探讨了构建由政府、妇联和女性三方面协同合作的支持体系的重要性。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妇联要创造条件,女性自身则需勇于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种多方联动的合作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女性潜力,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妇女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互惠力度》强调必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惠及妇女,同时鼓励和支持女性积极参与各项建设,努力实现乡村与妇女同步发展的目标。

  ——呼吁确保特定群体合法权益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确保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等群体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用心用情做好妇女维权关爱服务工作》强调妇联致力于为妇女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通过切实有效的维权关爱服务,让妇女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增强了她们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激励她们在新时代中奋进逐梦。《保障儿童参与权利 彰显儿童友好要义》探讨了儿童参与的重要性,提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拓展儿童参与渠道和完善机制等多项策略,为儿童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成长环境。

  ——推动科技女性引领创新未来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和贡献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女性数字素养培育新政策全民数字技能提升新风向》强调,在全国总工会印发《女职工数字技能提升方案》背景下,女性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提高女性数字素养,不仅有助于个人职业发展,也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标志着中国在缩小性别差距、推动女性全面参与数字经济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中的女性数字赋能》探讨了AI赋能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数字化赋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的意义与实现路径》从妇联干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抓住教育数字化的机遇,结合数字技术和资源,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妇联干部队伍。

  国际视野篇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国际论坛和交流活动成为推动妇女发展、促进性别平等的重要平台。这些平台汇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实践者,共同探讨妇女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女学》从国际视角出发,关注国际会议和多元文化交流,研讨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议题。

  ——传播跨越国界的女性之声

  《投资妇女 协同增效 共促全球性别平等》关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八届会议,展示了全球妇女发展的重要议题和最新进展。该会议作为联合国框架下的重要平台,聚焦于妇女权益保障与性别平等,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政策对话。《绽放璀璨“她”力量 引领文明新形态——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论坛暨第五届女性发展论坛举办》记录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这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全球女性发展的最新成果,还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构建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元文化与共同发展:高等教育领导者的责任——聚焦第十一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中女性领导者的作用。论坛深入讨论了高等教育在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女性领导力等方面的作用,彰显了女性领导者在全球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筑牢全球共治的女性权益防线

  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推动下,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妇女权益保障与性别平等。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制定、国际合作和公众意识提升,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和平等的世界。《分性别统计监测: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解析最新发布的<2022年深圳市社会性别统计报告>》强调了分性别统计数据对于评估性别差距、识别问题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的重要性。《中国妇女权益法治保障成就获国际社会广泛肯定》展示了中国在保护和促进妇女权益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跨学科和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性别平等——北京论坛(2024)“创新时代下的性别平等”分论坛之新视点》围绕生育、家庭、文化等议题展开讨论,激发更多创新思想,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性别平等事业。

  ——推动全球女性的合作与发展

  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背景下,国际组织在促进妇女权益保障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些组织不仅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参与全球事务的机会,还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秉持“上海精神” 构建性别平等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上海合作组织(SCO)在促进妇女发展方面的积极行动。《妇女赋权对于“全球南方”团结振兴至关重要》聚焦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对妇女赋权的关注。文章指出,加强妇女赋权不仅能提升女性地位,还将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也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新女学》将持续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的前沿动态,深入探讨妇女儿童在各个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继续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鼓与呼,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性别平等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而是切实可见的现实。

  (撰稿: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白晨)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5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激活中国女学思想 推动全球性别平等 ■ 《新女学》周刊编辑部2024-12-31 2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