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一年展事繁杂,步履匆匆,但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屐痕……

缤纷又一年

■ 侯军

  ■ 侯军

  一个办报几十年、写作大半生的人,在年终岁尾盘点过往时,不写读了什么书,作了几篇文,却要盘点这一年间的展事活动,似乎不太合乎常理常情。而不合常理反倒说明,这也许是本年度最特殊的“亮点”,以前不常见,以后更难得了。

  我所说的展事是指办展,具体说来,就是自家直接参与,所展示的东西也都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展览。这些年,我家三口人,每人办过一个主题展:我的是《集印为诗》,以篆刻为母本,将古今闲章的词语提取出来,重新组合,创作出新的诗词作品;我女儿侯悦斯的是《诗意丹青》,以她的几十首诗词为母本,由两位书画家各自创作诗意画和书法作品;我妻子李瑾的是《我拓我家》,这个展览以我家的各种藏品和日杂器物为基础,以她的传拓作品为母本,邀集朋友圈内外的艺术家朋友题跋配画,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这三个展览中挑出部分精品,融合在一起,又在广州、深圳、北京各办了一场《诗艺盈门》综合展。算下来,在10年时间里,总共在大江南北办了18场/次,应当说,反响还是挺大的。

  2023年是我家系列展事的10周年。尽管不断有新的邀约,但全家人都感到有点累了。此间,女儿又生了两个宝贝女儿,带娃耗费大量心血和时间,更重要的是,10年间,我们的艺术创意和创作能量几乎也耗尽了,再重复过去又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我们决定为全家展事画上个“休止符”。为申明此意,我们合力编了一本书,题目是《屐痕·诗艺盈门全纪录》,意在向朋友们宣告:我家的展事以此作结,大家对我们10年来的鼎助和加持,无论文章还是图片,无论题词还是致辞,均已汇编入册,单是“鸣谢艺术家”就有178位。

  然而,事有不可逆料者,我没想到,本已完结的展事活动,到了2024年却又再创新高。主因是,“集印为诗”十年纪念展——“集印为诗”首展是在2013年,这是我与陈浩、李贺忠两位艺术家联袂推出的一个以我的集印诗词为母题,大家各展所长创作而成的诗书画融合展。两位老大哥都认为10周年是个大日子,必须纪念一下。起初我很犹豫。但陈浩兄的一番话又让我心动了——他说,十年前我们首展时,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关注度尚不如今天,也没有形成全民性的“国风潮”。我们这十年,一直没有停步,无论诗词、书法,还是篆刻,都是典型的传统艺术,而“集印为诗”就是围绕这些创造出来的新形式。现在应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好好回顾一下,也借此向大家汇报一下新的成果……

  既然一个小众展览被赋予这么重要的意义,那就别犹豫了。于是,我重燃激情,又创作出一批“集印诗词”新作。陈李两位也各展所长,创作出一系列“集印诗词”的升级版。就这样,“集印为诗十周年”纪念展正式启动。依照陈浩兄的主张,当年首展之后,又在四个城市办了巡回展。这次纪念展,也要在全国办几个巡回展,至少不能少于四站。这一下,本意要休止的展事,今年反倒更加频密,且无论力度还是热度,都超过了10年前——

  2024年1月6日,“集印为诗十周年”在深圳宝安美术馆开幕;

  1月31日,“集印为诗十周年”在福建德化亿嘉美术馆开幕;

  3月28日,“集印为诗十周年”在江西上饶吴俊发艺术馆开幕;

  5月11日,“集印为诗十周年”在浙江嘉兴市文史研究馆开幕;

  5月12日,“集印为诗十周年”在浙江海宁张宗祥书画院开幕……

  纪念展办到这里,已是第五站了。然而,湖北的《书法报》闻知此事,热情邀请我们到武汉再办一个“收官展”。如此盛情,自然不能拒绝。这个“收官展”原计划在年底前举行,可是预定的档期因故变更了。致使此展不得不推迟到明年举行。这也就意味着,这“休止符”也只能延伸到明年。

  办展是件非常繁杂琐细的事儿。其间的复杂艰辛,难以言说。不过,展事所到之处,我们的确能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度和普及度,都更胜于10年前了。而且大家对“集印为诗”这个新生事物,其理解的深度也令我这个“始作俑者”倍感惊喜。尤其是各地主办方、协办方的朋友们,倾注全力的鼎助和支持,又怎一个“谢”字了得!

  除了“集印为诗十周年”纪念展之外,今年还有一个重要展事不能不表,那就是于5月26日在江苏常州西太湖美术馆开幕的“古香墨韵·画拓诗书艺术展。这也是一个四人联展,最先由天津画家王洪增和刘燕萍提出创意——两年前,他们来到北京,与我和李瑾商量联袂办一次跨界展。其思路与我们一直践行的“艺术融合之路”一拍即合。而力邀他们前去办展的,则是澳门书法院的李汝荣院长,策展人则是李院长的胞妹李惠红女士。此展览筹备期间,正赶上三年疫情,一直延至2023年春天,才在澳门有名的万豪轩画廊隆重开幕,一时间在濠江文艺圈引起轰动。

  展览的盛况很快传回了内地,几个城市都发出邀约,想把这个别致的展览引进来。其中,最有诚意的要数江苏常州了——谢雪梅女士等一班当地文化名人,看中了我家的几个展览,尤其青睐这个新鲜出炉的《古意新声》。她提出非常详细的策展方案,不仅要把澳门展的全部作品囊括进来,还要求增加一些其他展览的代表作,如侯悦斯《诗意丹青》的部分精品,还希望我们与常州的艺术家合作一批新作,让“跨界性”更加鲜明。而展出场所则选定在风光旖旎、设计时尚的西太湖美术馆。这样的办展条件,对我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四人顾不上原先画定的“休止符”,决定全情投入办好这个“古香墨韵·画拓诗书艺术展”。

  常州自古人文荟萃、古风浓郁,名人辈出。我起初对“贸然闯入”这样一个文化积淀深厚、观众眼光极高的城市去办展,是心存顾忌的。然而,常州人以超乎想象的包容和热情接纳了我们的展览,而且直接参与了各项展事活动。比如,在当地号称“常州三炜”的周俊炜、张戬炜和薛金炜三位大咖,都为此次展览提供了他们的作品,尤其是薛金炜先生,还主动提出要与李瑾合作一套拓艺与绘画内在相融、又各自独立的艺术作品——这套山水册页一亮相,即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常州女雕塑家秦红则为我们的展览专门创作了一件纸塑作品《留白》,更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这也是我家诸多展览中,首次出现雕塑作品……

  走笔至此,这些难忘的展览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生动的人和事,不禁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虽说这一年展事繁杂,步履匆匆,但每一步都是生命的屐痕,我们所收获的友情和感动,都是值得永久收藏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年过得很充实!

  至于明年的展望,除了延宕跨年的“集印为诗十周年”武汉“收官展”外,我想,展事应是真要“休止”了——花甲开五,余生还有很多好玩儿的事情等待去尝试呢,不妨先放空自己吧!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8缤纷又一年 ■ 侯军2024-12-31 2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