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作文题有正向的导向作用,会引导学生对个人、社会、科技、文化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作文题《打开》就个人与自我、他人、科技等的关系提出“打开”这一概念,并指出了“打开”的意义,有“新的自己”“新的气象”,体现了新时代开放、成长的思想。
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偏离主题,没能围绕“打开”这一关键词展开记叙的情节,只在开头和结尾通过抒情、议论等“贴标签”式点题。这主要源于对这个概念认识不清晰、不具体。对此,我们给出这个作文题的具体打开方式。

围绕关键概念,延展记叙情节

  本期嘉宾:

  ● 董凯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 潘瑾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①试题再现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4北京卷

  ②写作指导

  符合审题要求的好的记叙文,叙述的情节要紧扣关键词延展。本题的关键词是动词“打开”,我们围绕这一动词细化和拓展思考。

  首先给动词添加宾语,使“打开”这一动作有了明确的对象,比如,打开封闭的内心、打开文化的视野、打开沟通的大门等,对象确定了,主旨也会明确。

  其次思考“打开”的意义是什么?新的自己“新”在哪里?“新的气象”带来了哪些具体改变?与原先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先未打开的封闭的表现是什么?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写清楚“打开”这一过程,如何打开、打开的契机、打开的方式、打开时碰到的问题等,这是写作的重心。

  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围绕关键词的思考,只能空乏表达思想,容易落入主旨虚空的境地。所以加强思考的具体化和针对性,会使我们的记叙文有的放矢,情节安排贴合题目要求。

  打开

  ■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

  高一(6)班 丁一宸

  我曾困于文字,不曾打开我的心门,由此孤寂数年。

  我自小喜欢看书,觉得打开一本新书便是打开一个未曾踏足的新世界,认识了一群新朋友。而大人们似乎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一个看书的、文静的孩子,是他们对我的印象。

  故而,我与书籍的联系愈发深厚,与他人的关系就愈发浅薄。书、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情节为我筑起心中的高塔。自此,我端坐其上,紧闭心门。

  就这样一去经年,一回家便紧闭房门看书,从寓言、童话到科幻大作,从悲剧、喜剧到平淡散文,我打开一本本书,却没有打开过房门、心门。我总认为同龄人不如书中人物美好、一读便知。而他们觉得我寡言沉默,不好相处。于是,我的朋友渐渐淡了,散了,徒留我独自一人,守高塔。

  我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下去,像《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位证券经纪人,他不得不画画,而我不得不看书,直到那天。

  那天,只是一个普通的夏末之夜,我突发奇想去湖边走走。当时住在姑妈家,旁边是莲花湖。思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也想去瞧瞧那田田的荷叶,亭亭的荷花,好去一去心中萦绕不散的郁气——现在想来,大约是隐约觉察到了自己在校在家的孤独,但始终不愿改变的烦闷。

  我拿了本散文集出去了,想在湖边借一盏路灯,吹一丝夏风,嗅一缕淡香,读一本旧书。到了湖边,我才愕然发现,秋迹已至。清新的粉荷早已落去,碧色的莲叶已然枯黄,竟已到了“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日子了吗?

  顿时,我恍然开始注意到周围的环境。我过久地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忽视了周围的声音——人的交流声、零星的蝉鸣、汽车的呼啸声、小贩的叫卖声、脚步声……很热闹。不同于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走进了这份热闹——我内心的喧闹,心脏的跳动,使我终于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心门,走进烟火人间。

  自此,我逐渐尝试着融入同学、家人……我打开一扇扇通往他人的门,恰如我从前打开一本本书。我的身边不再冷寂,我也不再受困于乌托邦。

  如今的我,是打开了新世界、新人间、新自我的我。

  点评:

  作者打开的是“困于文字”的心门,走向了“热闹”的“烟火人间”,融入了朋友、家人所代表的现实社会。她试图通过阅读这种打开方式排解孤独而未得后,走入自然,走入周遭,走出自我,听当下的声音,感受人间烟火,寻找到了正确的打开心扉的方式。作文沿着为什么要打开、怎么打开、打开后的意义这一顺序来写,情节紧扣题目延展。

  打开

  ■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高级中学

  高一(7)班 刘予希

  热饮已经冷了,朋友却迟迟未到。每有一个人推开店门进店,我都下意识地望过去,期待是那个身影,却又害怕真是她,那个曾经与我无话不谈,如今却几乎断了联系的老朋友。

  约她见面是要送出悄悄准备的礼物,祝她生日快乐。可当朋友真走到我面前时,我禁不住有些心慌。她说了许多抱歉的话,重新给我点了杯饮料来赔罪。我则掏出礼物盒,将早已打了几百遍腹稿的祝福一字一句说出。她惊喜地道谢,始终微笑着。

  祝福之后,我们沉默下来。我终于意识到我们之间的变化——从前的我们熟到可以毫无负担地迟到,吃饭时嚷嚷着让对方请客。她收到我的礼物,会说“那我勉为其难收下吧”,然后两个人笑作一团。这样的沉默在我们当中太少见了,让我终于发现刚才的寒暄中实际上带着各自的一份礼貌、疏离。两颗坦荡的心不知何时渐渐对彼此封闭,互相防备。

  她主动挑起话题,问我近来的生活如何?我尽可能回答得丰富些,又反过来关心她搬家后适应得怎么样?几番来回,场面热络。可实际上两个人的内心都已精疲力竭。再一次陷入沉默时,我发觉她也紧张。片刻后,我鼓足勇气,艰难地吐露出盘旋于心头很久的句子。

  “其实我刚刚一直没话找话,因为见到你太紧张了,你不会怪我吧?”

  那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许多年前的那个下午,我就是这样鼓起勇气问她是不是住在我隔壁,以后能不能一起玩。当时我手心也微微出汗,和现在一样,忐忑又忍不住期待。

  在我后悔把话说得这么直接时,她爆发出响亮的笑声,那是我无比熟悉的、她对我展露的最多的笑。她说:“你不早说,害我也没话找话了半天,可累死我了。”

  心中的石头稳稳落了地。我对上她的视线,禁不住与她一同笑趴在桌子上。这几年缺失的时光仿佛从未存在,仿佛昨天她还对我说“改天见”。紧绷的空气放松下来。“蚌壳”打开,又见到对方那颗夺目的“珍珠”,那是彼此的真心。

  后来,她说感谢我的那句话让她没有错过我这个真朋友。搬走后,她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可很少有人能让她感到如此舒心自在。她说正因了那句“真诚才是必杀技”,我们又笑了。那一刻我们都明白,打开心扉、打开自己才是人际交往中永远的“必杀技”。

  点评:

  久未见面的一对好友,如何打破时间带来的心灵隔膜,打开心扉,重新找回当年的友谊?本文生动描述了“打开”前的准备和忐忑的心情,为“打开”这一过程蓄势。打开过程中起初客气的寒暄式打开方式并不成功,直到双方袒露此刻心境、以真诚换取真诚才找到了打开的正确方式。作者紧扣“打开”这一关键词,通过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出了尝试打开过程中的波澜。

中国妇女报新一代 7围绕关键概念,延展记叙情节 2025-01-06 2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