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民生项目建设改造,希望将龟兹小巷打造成多民族共建共享共荣共富的民族团结之巷”

新疆库车龟兹小巷“焕新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小巷变了,又好像没变。”看到龟兹小巷两年前的照片,在这里居住了将近70年的阿布力米提·阿布拉有些感慨,小巷从“脏乱差”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但是那种熟悉且亲切的感觉被完美保留了下来。

  龟兹小巷所在的萨克萨克街道是新疆库车市老城区中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之一,也是库车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区。以前,这里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差。在库车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谋划和宁波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当地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龟兹小巷成功蜕变为一个集结龟兹文化精髓、歌舞乐器、瓷器陶艺、民族服饰、特色饮食以及人文景观的综合性旅游景点。

  聚众力 改面貌

  古老的、现代的、宁静的、喧嚣的、色彩斑斓的、开放包容的……走进库车市,畅游其中,便被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深深吸引,让人流连忘返。

  隆冬时节,正午的阳光洒在龟兹小巷,游客络绎不绝。在小巷入口处,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五六个人正在巷道内挂油纸伞,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主任张斌和他的同事们正忙碌着。忙完这个活儿,他又娴熟地调配油漆,给巷子内古树周围的木栅栏刷漆。趁着阳光正好,出来遛弯的小巷居民也加入其中。

  “我们社区干部都会调配油漆、会刷墙,还会泥瓦活儿呢。”张斌边干活边对记者说,“这个小巷,是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一点一点干出来的,游客们喜欢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小巷火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充满自豪感。”

  作为龟兹文化发祥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库车市,呈现出汉唐龟兹故城与明清老城“双城格局”,龟兹小巷是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这里基本上都是平房,房屋建构大多是土木结构,街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居民生活不便,需要一次大更新。

  2023年年初,萨克萨克街道决定改造小巷。可摆在面前的问题太多——环境太差、没有经费、居民不配合等。“就算不发展旅游,只要能改变小巷居民的生活环境,我们也要做点什么。”当年4月,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员干部行动起来,并得到了辖区几十家商铺、企业的支持,大家你500元、我2000元地捐了3万元,用于小巷初期改造。

  清除垃圾、平整道路、粉刷墙面……上班没空干,就下班干;平时没空干,就周末干。有的党员手磨出了水泡,有的干部累得全身酸痛,大家却始终干劲十足。其间,有些居民也加入了进来。“打开家门,主动来干活的多了,没来干活的人也经常给我们送茶水、西瓜、馕。”张斌说,一开始只有100多名基层干部参与,在大家的带动下,辖区4000多名居民陆续参与进来。

  200米长的街面上,垃圾杂物一点点被清理出来。“卫生死角还有牛粪、羊粪,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当时大家就一个想法,必须改变小巷样貌。”张斌说话间,记者看到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手背皴裂起皮。

  短短30天,在无专业设计师指导、无充足资金保障的情况下,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种老物件、装饰品都纷纷捐出来,共同完成了小巷一期200米长的建设。

  当年5月,为小巷送油漆的店铺老板拍摄了一段小巷改造后的视频发布到网络后,很快火爆全网。很多网友询问这么好看的地方在哪儿?紧接着,游客们纷至沓来。龟兹小巷成为当地新的网红打卡地。

  举全力 焕新颜

  200米长,怎么够游客逛?

  “你们接着干,我们做好保障。”库车市委、市政府为二期建设专门划拨了一笔资金。

  有了市委、市政府做坚强后盾,萨克萨克街道党员干部群众干劲更足了,街道决定6个社区各负责200米长,然后带领自愿加入的居民继续改造,在主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集思广益。

  改造中,大家坚守“修旧如旧、活化利用”的理念,在原有的基础上“绣花”。针对不同的房屋、点位、巷道布局,打造书房等文化空间……精心设计,仔细打磨。

  如今,游客走在1200米长的龟兹小巷,一步一景点,满目皆是惊喜。头顶的葫芦、路边的花草、墙面的各色装饰……这些惊艳而巧妙的设计都是来自本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公共区域的鲜花,都是居民从自己家精选出来摆放上去的。

  “龟兹小巷有一条小水渠,以前居民能取水养花,但后来为了保障灌溉,就停用了。”张斌说,商议改造方案时,居民迪丽拜尔·艾力木建议给老水渠通水,这一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30多名居民主动请缨,义务清理水渠两个多星期,干干净净的小水渠通水了,居民种养花草的意愿更强了。

  花木门扉、菱形窗格、古老院落,走进龟兹小巷,仿佛置身一幅美丽的画卷。远远就听到悠扬的琴声传来,记者循声而入一家茶馆,三间茶室都坐满了人,有游客、有居民,大家喝着大碗茶、弹着都塔尔、唱着民歌。在这里,游客花两三块钱就能品尝到地道的砖茶、花茶,沉浸于茶香四溢的味蕾盛宴,还能享用菜盖面、菜盖米饭等实惠小吃,尽情领略当地民俗风情。

  “巷子现在这么漂亮,来的游客又多,我就把房子收拾出来开起了茶馆。别看我的茶馆有点简陋,去年还接待过好几批外国游客呢。”64岁的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是茶馆的主人,2023年11月在自家开起了茶馆,生意一直很红火。

  为促进小巷的文化旅游发展,萨克萨克街道专门成立了文旅办公室和文旅公司,对巷内居民、商铺等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

  注强力 凝共识

  对于库车市而言,对老城区进行保护利用,正成为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别看我年龄大了,我也要好好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60岁的左然木·米吉提是萨克萨克街道居民,自从龟兹小巷改造成功后,她和儿子在小巷入口处经营了一家餐饮店,主要卖烤蛋、凉皮等,旅游旺季时,一天营业额有8000多元。

  “家门口被改造成了旅游景点,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店面去年扩大了规模,今年还要增加美食品种。”左然木·米吉提说,她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更好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交流。

  小巷打造至今,先后引入各类业态店铺33家,招商引资7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解决本地群众就业200余人。

  “通过小巷改造,群众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动性更强了。”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主任玛衣努尔·艾海提说,小巷改造后很多以前搬走的居民都搬回来了,还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商店、茶馆、餐厅,居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没想到过了退休年龄还能在自家小院挣钱,我的老年生活又多了一层保障。虽然我60多岁了,我要继续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再跟着女儿学学英语。”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笑着说,自己要学习如何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

  为进一步讲好龟兹故地多民族共居、多文化共荣的历史故事,从2023年6月起,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先后投入1050万元援疆资金,对龟兹小巷进行了改造提升。“我们通过拯救老屋行动、红色基地改造以及民生项目建设等措施,希望将龟兹小巷打造成多民族共建共享共荣共富的民族团结之巷。”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杨勇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安排1400多万元资金,持续深入地打造龟兹小巷,进一步发挥龟兹小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走进龟兹小巷,如同翻开一本库车记忆之书,历经岁月涤荡,刻录生活痕迹,古老的文脉融入日常、传承发展,在新时代获得了更加隽永的生命力。

中国妇女报基层中国 8新疆库车龟兹小巷“焕新记” 2025-01-10 2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