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米其林领导力和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
柔性领导力概括为以下几点:重视倾听的作用、鼓励参与式决策、关注社会化效益、创建多元性的和谐关系、长期主义导向、理性与感性的结合。
■ 钱丽娜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李秀娟的课程中,“她困惑”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她认为“老旧的运作方式”“原始责任划分”这些冲突的根源,造成了现实中的“她困惑”,如刻板的性别印象、被“双重”标准裹挟、角色冲突、自信心鸿沟等困惑。
“她困惑”贯穿女性的职业生涯
根据李秀娟的研究,女性在各个年龄段都会面临职业挑战。24~35岁,女性需要自信。这一时期女性容易低估自己,因为女性从小就被训练要谦虚,但这些优点在职场中反倒会变成障碍。因而,女性要有意识地跨出去,建立自信。心理学家卡梅隆·安德森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信比胜任力更重要。高度自信者可获得更高的地位,无论其自信程度与实际能力是否相匹配(过度自信可提升地位的理论)。人们钦佩和听从的往往是那些最自信的人,他们虽然不一定是最能干的,但真心相信自己非常优秀,并把这种自信展示于人。
36~45岁,女性需要勇气。奋斗到半程,女性容易安于现状。女性到了这一阶段要勇于跨出舒适区,否则永远不知道哪一道门会被打开。这一阶段,女性面临着角色冲突,要在妻子(女友)、女儿、母亲等角色以及工作和休闲中分配时间和精力。当一个人缺乏资源,无法履行角色下的承诺、义务或要求时,就会出现多个角色间的冲突。
46~60岁,女性需要格局。女性职位越来越高时,需要有更高的战略思维和格局。在大多数领导力技能方面,女性领导者得分普遍高于男性。相关研究数据发现,在19项领导力技能中,女性在17项技能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只有“战略性思维”和“技术/专业知识”两项技能,女性领导者得分略低于男性。女性的优点是做事细致、执行力强,而一旦欠缺战略思维和格局,必将成为制约职业女性进一步上升的瓶颈。
“她优势”时代到来
李秀娟认为,尽管女性面对诸多挑战,值得庆幸的是,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女性的优势得以彰显。工业化时代的领导力体现的是刚性特征,即支配性、强劲、果断、竞争、决策、敢冒风险、个人主义、有雄心;而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柔性领导力,即共生性、温暖、连接、沟通、包容、慎重、照顾他人、同理心。这是由于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统一化转向多元化,从集权转向分权,需要企业快速应对变化,让“在前线听到炮火声的人”能做出快速反应。组织架构从金字塔转向了渔网状,企业目标也从追求效率转向追求价值。
在工业化时代,领导者的权威主要源于他们背后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现代优秀领导者的标准则是倡导团队协作,注重为员工提供支持、授权赋能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如果还用自上而下的层级制去管理团队,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市场变化。因而,传统的刚性领导风格不再像过去那般有效,急需一种新的领导力模式取而代之,以往被视为与女性相关的特质(柔性特质)在组织中大放异彩,并开始得到认可。
李秀娟指出,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取得成功,组织必须淡化层级制度,采用更为柔性的管理方式。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高情商,心胸开阔,注重协调与协作,在人际沟通和合作过程中体察入微,对下属关爱有加,以柔性领导力来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面对快速的技术变化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领导者还需展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则需要人本关怀,员工的个人发展、福祉和职业满意度变得尤为重要。全球化和远程工作的兴起,要求领导者具备强大的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多样化和分散的团队。
她将柔性领导力概括为以下几点:重视倾听的作用、鼓励参与式决策、关注社会化效益、创建多元性的和谐关系、长期主义导向、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麦肯锡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领导者更常表现出注重员工发展、期望与奖励、树立榜样以及鼓励参与式决策等领导行为,而这些行为被多数受访企业高管认为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最有效举措。
我们相信,在未来,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需要采用一种强调合作、长远思考、灵活变通的领导风格来适应这个时代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