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李兵峰 向书迪
导弹军营,一场“导弹精兵·先锋模样”情景课拉开帷幕,伴随着战歌的铿锵旋律,火箭军某旅一名名高级军士走上台前,讲述精武砺剑、奋斗强军的故事,不时赢得官兵的热烈掌声。
由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组成的导弹精兵群体,他们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把对党忠诚转化为奋斗强军的实际行动;他们牢记备战打仗职责,刻苦锤炼上阵能指挥、上装能操作、上场能排故的过硬素质;他们立足战位攻研破解打仗难题,推广运用一批革新成果……
不懈奋斗的军营老兵,逐梦强军的导弹精兵。这个高级军士群体引领带动身边官兵以昂扬姿态投身导弹事业,奋力托举大国长剑腾飞。
发射架下书写忠诚答卷
“铸牢忠诚,就好比咱发射车的‘方向盘’,只有把准了、把正了,才不会跑偏……”冬日暖阳高照,该旅“红剑讲坛”开讲。发射架下,三级军士长张安全与新号手交流学理论用理论的心得体会,赢得大家的共鸣。
在训练中,新号手被张安全的过硬技术折服——蜿蜒盘旋的山路,他驾驶巨无霸导弹战车,寻找最佳入弯角度、掌握最好换挡时机,一个个动作一气呵成,迅速抵达阵地。
2024年,在上级组织的特驾尖兵比武中,张安全脱颖而出勇夺第一。入伍以来,他苦练战车驾驶技能,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参与编写百余条操作细则,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一名新号手说:“张班长对党的创新理论知行合一、学用一致,为我们树立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示范。”
勇担使命,投身壮阔砺剑征程,这是张安全20年军旅的缩影,也是高级军士群体的生动写照。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科学指引下,一名名高级军士把“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庄严承诺,化作“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的行动自觉。
在战略导弹部队,亲手发射导弹是每个火箭兵的梦想。那年,旅里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为了争取“上场”机会,一级军士长唐兴春带领号手构设特情场景,加强专攻精练,每天操作数十甚至上百遍,可临近发射窗口,考核总评第一的唐兴春所在单元却在随机抽点中与发射“点火”失之交臂。他们以“叫打就打、叫撤就撤”的坚决服从甘当“备份”。
一级军士长张继国和唐兴春一样,天天上紧备战“发条”,在“号手就位”中向新目标发起冲锋。已近50岁的他,在一线操作岗位干了近30年,布伪装、展设备、快操作,一上号位和20来岁的小伙子没两样。
全军优秀士官、一级军士长宋庆林去年服役期满30年,面临两难的选择。他对爱人说:“连里又分来几个新兵,我想带带他们再走。”爱人见他这样子,无奈地说:“老宋呀,你这辈子都离不开导弹、舍不得你的战友。”
与宋庆林一样,近3年来,该旅6名一级军士长服役期满,面对使命感召、单位需要,主动选择继续服役,上演新的“加速度”。
这个平均党龄16年的高级军士群体,坚定投身强军不言悔、不言退的信念,将对党忠诚的誓言,兑现成一次次人生抉择,写下一条条任务履历,21人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不断书写士兵荣光。
过硬本领勇蹚制胜之路
那一年,全旅换型武器装备,进入能力重塑的调整期。作为基层部队专业班组带头人,高级军士群体第一批面临专业再学、岗位重定等考验。
原本是专业领域的“大拿”,现在重回起跑线变成“小白”,已是技术尖子的一级军士长汪志峰,积极适应转变,向营连领导请缨,选择最难懂、最复杂的一个专业,开启转型的“士兵突击”。专攻新专业,解锁新技能……数月之后,他成为换型后所在专业第一个获取上岗资格证的号手。
在这场装备换型考验中,数十名高级军士人人交出合格答卷。他们组成一个个“攻坚班”,编写100余部教材教范、制作700多堂教学微课,助力全旅战斗力生成周期大幅缩短,为实战能力跃升提供硬核支撑。
“手握国之重器,心中就要立起打仗标尺。”高级军士群体把专业学成本能,把技术练成艺术,努力锻造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导弹精兵。
“在老班长们的眼中,备战强能永远没有终点。”这是该旅许多官兵对高级军士群体的一致评价。这些高级军士,面临各种挑战,通过努力100%实现学历升级,还依托高级军士创新工作室,立足战位破解一线打仗难题,研制某型训练装备等一批创新成果,其中一项荣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靠着钻劲冲劲,该高级军士群体用血性胆气淬砺制胜之刃、用过硬本领勇蹚制胜之路,6人被评为火箭军工匠型、管理型、复合型军士人才、24人被评为一级操作号手。
甘为人梯壮大精兵队伍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戈壁腹地一枚导弹冒着滚滚火焰腾空,向着目标破云而去。远眺蔚蓝天际留下的壮美弹道,一级军士长李明亮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这次送导弹上天的,有他的一个“得意弟子”。可在几年前,这名“得意弟子”还让连队干部骨干“伤脑筋”。在新号手集训时,李明亮就发现这个兵有些特别,接受能力强,学理论练操作都比较快,可脾气火暴、不太合群。
“学会点赞,好兵都是夸出来的。”李明亮在带兵实践中发现,面对“90后”“00后”为主体的战士,必须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你的操作动作很到位,上台给大家演示一下!”“你这个知识点学得很透,能给大家讲讲吗……”李明亮一有机会就让他“露脸”,鼓励其发挥特长担任专业小教员、操作示范员。很快,这个兵就适应新环境,迅速成长为一名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在同批兵中首个被评为等级号手,荣立三等功。
一声“班长”重千钧,兵头将尾有作为。这个高级军士群体中有80%以上担任班长,个个都是基层分队的专业教练员,他们以倾囊相授的真挚情怀,带领身边官兵练好练精手中武器,争当敢打必胜的精兵骨干,不断壮大导弹人才方阵。
以身示范是最好的言传身教,二级军士长栾宏以“跟我上”“让我来”的实际行动诠释“带兵秘诀”。严格、严密、严谨……平时性格温和的一级军士长单志军,对班里的战士像一名兄长,可一上训练场,总把“严字诀”贯穿全程,经常唱“黑脸”。
这些年来,该高级军士群体发挥“人才酵母”辐射效应,助力官兵大幅缩短成长周期,为部队带出上千名骨干人才,近百名走上基层主官岗位、数百人担任班长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