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研究的当代意义和性别文化影响

■ 裔昭印

  ·阅读提示·

  古典学是“以各种形式表现的有关古代的知识”。妇女与性别观念是古典文明思想遗产的重要内容,古希腊和古代中国都存在尊重与歧视妇女两种传统。当代史学变革和现代学术思潮,深刻影响到古典学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研究中古代妇女史的研究蓬勃发展,成果丰硕。考察中西古代典籍中古代希腊人和中国人的性别观念,有助于更好地梳理传统文化中性别关系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为推进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提供历史借鉴。古典学研究也有助于人类古代智慧的传承,促进全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 裔昭印

  古典学研究:连接古今的学术桥梁

  作为一门学科的古典学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的欧洲,德国学者沃尔夫把古典学的对象定义为“以各种形式表现的有关古代的知识”。在西方,古典学是指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一门学问,它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主要包括古典语文学、古代史、古代哲学和古典考古学等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学则以先秦时期元典性文献和上古文明为主要研究对象。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和而不同”是其本质。古代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它不仅发轫于欧亚大陆,而且也产生于中、南非洲和美洲。古希腊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上古中华文明则是东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经后人不断地继承和深化,积淀成为各民族的民族精神,其思想和智慧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古代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地在“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并各自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因此,古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梳理和传承人类古代优秀的思想成果。

  古典文明中的性别观念:尊重与歧视并存

  妇女与性别观念是古典文明思想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是西方性别文化的渊源。古希腊人具有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他们尊重妇女的传统起源于荷马史诗。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荷马承认女性的社会作用,不仅提到了勇武的阿玛宗妇女部落,而且赞扬了享有崇高威望的斯刻里亚岛王后阿瑞塔。古希腊人尊重妇女的思想在古风时代萨福和阿克曼的诗中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在古典时代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得到了较充分地阐述。柏拉图在该书中表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认为男女禀赋相同,提出了给予妇女同等受教育和参与国家治理权力的崭新观念,这一思想被认为是近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先驱。

  古希腊人轻视妇女和强调男性统治的思想同样也起源于荷马史诗。在古风时期,赫西俄德在诗歌《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中,通过讲述神创造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和雅典娜女神诞生等希腊神话故事表述了其厌恶女性的思想。到了古典时代,色诺芬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则系统地表述了他们歧视女性的思想。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提出,女人适宜于室内的工作,男人适宜于室外的工作;生儿育女是婚姻的主要目的,无条件地服从丈夫是女性美德的标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强调,就天赋说来,夫唱妇随是合乎自然的;男女间的关系自然存在着高低的分别,也就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他们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上述两种不同的妇女与性别观念都是古希腊人留给西方文化的思想遗产。

  与古希腊一样,古代中国社会也存在尊重妇女和歧视妇女的两种性别文化传统。古代中国文化既有“男尊女卑”的儒家传统,也有“阴阳互补”的道家传统,但儒家的思想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儒家倡导男主女从,男主外,女主内;但也强调家庭和谐,肯定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主张“敬妻”。在肯定男权的同时,给予女性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保护。

  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中国人的妇女和性别观念既有较大的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的“国”和“家”的观念有所不同,崇尚“中庸”和对“家”的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古希腊人“国”和“家”的观念则是分离的,这对两者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代史学变革下的古典学发展:拓展与革新

  古典学虽然是一门研究古代文明的学问,却与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学术研究密切相连。当代史学变革和现代学术思潮,深刻影响到古典学的研究和发展。以西方古典学为例,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变革对古典学研究发生了重要影响。在20世纪,西方史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向: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新史学的兴起,二是始于70年代后期的新文化史的勃兴。这使古典学研究的领域范围、理论方法、内容、考察重点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西方古典学家对古典世界的社会和文化问题日益关注。

  当代史学变革使古典学,尤其是古代史研究的领域范围空前扩大。古典史家研究的范围从传统的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经济史扩大到社会史、家庭史、妇女史、性别史、儿童史、城市史、乡村史、环境史等众多领域,从而使其研究内容大大丰富,并使以往被忽略的群体和领域受到了古典史家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女权运动和新史学思潮的推动下,西方妇女史研究异军突起,蓬勃发展,作为其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希腊罗马妇女史也受到了古典学家的重视,相关的研究著作迅速增长。1975年,美国古典学家萨拉·波梅罗依出版了《女神、妓女、妻子和奴隶》一书,它是西方古典妇女史研究开创性的著作。古典妇女史的兴起对西方古典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史学变革对古典学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利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上,心理学、社会学、神话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都被运用到古典学研究之中。当代史学变革对古典学的影响,也表现在研究重心的下移,以及对普通民众和日常生活史的关注。随着社会文化史的兴起,社会生活史或者日常生活史作为史学变革中开辟的学术新领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西方史学变革对古典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表象史、身体性别史和行为社会史的探索方面,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古典学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研究重心的下移,带来了史料来源的扩大和革新。除了传统的文学、史学、法律文献与演说辞等文献资料外,遗嘱、契约、信件、医疗记录等资料被更多地运用到古典史研究之中。随着社会文化史的兴起,钱币、雕像、浮雕、纪念碑、祭坛、石棺、石碑、墓志铭等视觉艺术材料日益受到古典学家的重视。古典考古与艺术史资料对于在历史上大都处于沉默状态的群体,尤其是古代妇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来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学研究中古代妇女史的研究蓬勃发展,成果丰硕。其中,李小江主编的“妇女研究丛书”中有郑慧生的《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1988年)、杜芳琴的《女性观念的衍变》(1988年)等有关中国古代妇女的著作。1988年,高世瑜出版了《唐代妇女》。2010年,陈高华、童芍素主编了多卷本《中国妇女通史》。这些书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妇女史研究热潮中颇有影响的有关中国古代妇女的著作。

  古典学研究: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学理根基

  古典学和世界史的研究表明,世界文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各地区、各民族内部自身的文明传承和发展来完成,另一方面通过各地区或各民族文明的相互交流与影响而实现。文明交流是不同主体文明之间联系与沟通的媒介,是人类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桥梁。古代文明变迁的史实告诉我们:游牧民族在与农耕民族的冲突与交往中加快了向文明迈进的步伐,古希腊人在东方古国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踏上了创新之路。

  古典学研究有助于人类古代智慧的传承,当代古典学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发掘和传承人类优秀古典文化遗产,激活中西古代文明中的智慧,为建构多元共容的当代世界文明提供思想资源。考察中西古代典籍中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中国人的性别观念,也有助于更好地梳理传统文化中性别关系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为推进男女平等真正实现提供历史借鉴。尤为重要的是,当代古典学研究将通过对世界古代知识的梳理和深入考察,夯实文明互鉴的学理根基,促进全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平等对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携手努力。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5古典学研究的当代意义和性别文化影响 ■ 裔昭印2025-01-15 2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