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梅(右)正在为村民量血压。虞娟/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邵伟
■ 虞娟 李林
初冬的清晨,天刚蒙蒙亮,石板桥村的卫生室灯火通明,李华梅正忙着为村民量血压、测血糖。一直忙到八点多,村民们陆续下地干活,李华梅才停歇下来。“地里农活不等人,要对上乡亲们的作息时间,健康管理都在大清早进行。”李华梅说。
李华梅是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大崇乡石板桥村的一名老村医。1974年,刚满17岁的她因热心好学的品质和“高中生”的学历被推选去学医。学成后,她便一直在石板桥村担任乡村医生。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50年来,李华梅在最基层的医生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凭借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赢得了村民的一致称赞。
扎根农村,持续守护村民健康
石板桥村是雪峰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也是李华梅出生的地方。
1974年,17岁的李华梅还是公社的一名幼师。凭借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活泼热情的性格,她在工作中备受好评。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周基达和村干部一起找到李华梅,告诉她村里要办卫生室,希望她能去进修学医,为乡亲们服务。年轻的李华梅也没多想就答应了提议,学医归来正式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那时正值知青下乡插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时期,村里选出了很多知青和民兵去修建八面山水库,需要一名医生随行保障大家的健康,李华梅义不容辞地接过这份艰巨的任务。她每天背着医药箱飞奔辗转在黄沙漫天的施工工地,为干活受伤的乡亲们包扎换药。
后来,李华梅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大崇卫生院工作的下放知青黎可华。当知青返城政策放开,知青们陆续回城,李华梅也有机会跟随爱人回到城里。但一想到被公社推选去学医的初衷,她毅然放弃了回城的机会,选择和爱人一起留在村里,继续当起了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这一守便是50年。
一心奉献,紧急时刻挺身而出
乡村医生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力量,其工作任务繁重多样。为了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李华梅不断学习进步。这些年,她从一名“赤脚医生”成长为取得乡村医生任职证书的执业医生。
为村民免费量血压、开药方、打点滴是她的日常。碰到家庭困难的患者,李华梅还自掏腰包为其免去医药钱。遇上年迈的孤寡患者,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也总是毫不犹豫地背起医药箱上门诊病。她还自己动手研制中草药,尽量让大家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提起李华梅,村民们都说:“李医生是个一心奉献、不计回报的好人。”
遇有突发事件,乡村医生是农村居民最可靠的医疗救助力量。有一年下大雪,李华梅接到村民杨爱莲打来的电话,说老伴忽然肺气肿发作,呼吸困难,不能吃饭,无法平睡。情况紧急,面对厚厚的积雪,李华梅只身背着医药箱徒步行走3公里赶到患者家中诊治,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作为村医,她曾为方圆十里八村接生过上千人。面对意外情况她都能冷静处理,最终化险为夷。
新冠疫情期间,李华梅依然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基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今天没有哪里不舒服吧?明天我会继续过来给你们量体温。”……李华梅每天都要跟村民沟通,实时关注是否有发热情况、有无咳嗽、胸闷等不适症状,并将信息及时上报。“我们作为村医熟悉村民的情况,配合上级部门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诊服务,能够更好守护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李华梅说。
按时随访,帮助病人解除痛苦
行医50年,李华梅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石板桥村有267名高血压病人、95名糖尿病病人、17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对这些特殊病人,李华梅按时随访。对年纪较大、不能行走的病人,她会主动上门送医送药;对准备生育的对象,她随时上门发放叶酸;对年满6个月的儿童,及时通知其家属带上孩子到卫生室量身高、测体重、测血红蛋白,发放营养包,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居多。谁家老人身体不好,谁家老人有什么慢性病,谁家需要特殊照顾,李华梅心里都有一本账。每次出诊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李华梅背着医疗箱翻山越岭走了多少路,磨破了多少双鞋,根本无法计算。“我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了,虽然非常辛苦,但看到村民的笑脸,所有疲劳就会一扫而空。”李华梅说,“人间自有千般苦,唯有行医难,能用简单设备成功地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就是我们乡村医生最快乐、最欣慰的时刻。”
50年来,李华梅的足迹遍及石板桥村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村民们的健康永远是李华梅最牵挂的,她深爱着这片用双脚丈量过的热土。“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但是只要在这个岗位一天,我依然会全心全意为村民当好健康守护人。”李华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