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联合国妇女署
近日,联合国妇女署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推动可持续未来:中国性别金融发展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分析现有性别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措施,系统梳理中国性别金融的发展现状,并就推进中国的性别金融工作提供建议。在金融领域纳入性别视角,是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提出的社会性别主流化为重要依据的,在“北京+30”到来之际,这份报告的发布,是对北京世妇会的有益实践和积极回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特约撰稿 王海媚
“性别与金融”议题广受关注
性别金融与“性别与金融”议题密切相关,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中后期,学界开始关注性别与劳动力市场参与和金融资源分配的关系,性别与金融两个议题由此结合起来。
1995年,北京世妇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应在包括金融在内的各个领域推行社会性别主流化,同时强调应以性别视角分析投资、就业、市场领域的各类经济政策,分析金融领域性别不平等的影响,鼓励妇女全面、平等地参与经济决策,消除基于性别的经济不平等和贫困。
2015年,联合国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涉及“性别与金融”的内容,如在其具体目标1.4中指出:“确保所有男女……享有平等获取经济资源的权利……获取自然资源、适当的新技术和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金融服务。”
近年来,金融行业开始在推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可持续金融和影响力投资的兴起为利用金融手段解决性别不平等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此背景下,“性别与金融”议题越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性别金融的说法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
2018年,G7峰会发起了2X挑战项目,计划在2020年年底前筹集30亿美元的性别融资,以提高发展中国家女性在经济领域的参与程度。据统计,2018—2023年,该项目共筹集了336.3亿美元用于支持性别平等和妇女经济赋权。202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妇女署合作编写了《性别金融手册:2023年可持续发展网络金融中心》,旨在促进金融领域纳入性别视角,为建立性别平等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中心提供指导。2024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八届会议的优先主题确定为“从性别平等视角解决贫困问题、加强体制和融资以加快实现性别平等及增强全体妇女和女童权能”,这也体现了性别金融的重要性。
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性别金融是“有意识地分配资本,并相应地调整投资策略、流程及产品,以积极且有效地促进对女性的赋能目标”的行为,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实施措施包括促进性别平等的预算编制以及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融资两个方面。
推行性别金融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在经济领域的不利处境。造成这一处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妇女贫困问题。据统计,2024年,全球极端贫困的女性比例为9.8%,从数量上看,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女性比男性多2430万人。第二,妇女经济参与不充分。世界范围内女性在经济领域的参与程度要低于男性,其在全球劳动力中仅占42%。第三,性别工资差距。“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导致女性晋升困难,即便是在相同的岗位,性别工资差距也依然存在。第四,女性无法平等地获得金融服务。据统计,约有7.8亿女性无法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此外,女性获得贷款的机会更低、更难获得金融技能、更少接触数字金融工具。第五,“第二层玻璃天花板”,即女性并非出于个人意愿而提前离开职场的现象。该现象导致“职场女性离职速度比男性快、离职时间早”,很多女性因此丧失进一步升职加薪的机会,或者更早进入低收入状态,这将带来老年女性贫困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中国在性别金融领域已取得初步进展。“中国政府在塑造和执行与性别平等、妇女赋能,以及和金融包容性相关的政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早在2009年,全国妇联和财政部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保障妇女发展权利,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工作。2019年,全国妇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创新金融服务 支持妇女创业就业发展的通知》,旨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做好新时期妇女创业就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此外,中国在促进性别平等的预算编制以及为性别平等和妇女赋能融资两个方面也有所行动,比如张家口、焦作等多地已经尝试将性别视角融入政府财政预算报告,同时组织性别意识培训,提高女性在预算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等。
由于性别金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因此,中国推进性别金融的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主要挑战包括缺乏性别统计数据、缺乏对性别金融的认知和缺乏主导政府机构等。机遇体现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推动性别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为金融体系在性别金融领域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气候金融和数字金融为性别金融的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等。
打造女性友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中国推动性别金融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这是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性别治理的有益实践,也是对北京世妇会的积极响应。对于如何更好地落实性别金融,报告给出了详细建议。
短期来看,应致力于深化政府和监管机构等对性别金融的认知和理解。具体包括鼓励开展性别金融研究,结合普惠金融和金融数字化等多领域搭建多方交流与合作的网络。
中期来看,应开展有影响力的试点项目,促使更多金融机构自发开展性别金融创新和实践。比如,鼓励更多利益相关方发起性别视角投资项目,设计面向女性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女性的多样化需求。
长期来看,应在政策设计层面纳入性别视角,形成女性友好的金融发展环境。具体包括在金融政策制定过程中广泛纳入性别视角,提高女性在金融决策中的参与度;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性别金融相关指引和标准;收集性别金融统计数据,更精准地制定金融政策,推动性别金融有效落地。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