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月七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
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2月7日,演员在开幕式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开幕式上入场。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孔一涵
热情,在纷飞的雪花中燃烧。冰封的松花江面下,涌动着春潮的脉搏。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未来7天,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将齐聚冰城哈尔滨,奏响一曲青春冰雪之歌。
冰雪梦想之旅
日出东方,霞光万丈。《我爱你中国》乐声响起,地屏之上,一抹“中国红”在“冰雪白”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八名仪仗兵高擎国旗,在冬日长城与林海雪原中,迈着庄重的步伐缓缓入场。全场起立。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举世瞩目下,一盏小冰灯荧荧点亮。一名身着新春盛装的小女孩手提小冰灯穿行在哈尔滨,最终走入现场。随着她的脚步,那盏照亮大街小巷的微光烛火,点亮了舞台中央的璀璨冰灯。在“冰城”哈尔滨,冰灯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还是童年里跃动的光亮,更是对冰雪资源最朴素却又最浪漫的使用。冰灯的光芒之下,是无数孩子启梦、追梦、圆梦的冰雪梦想之旅。
“银霜琼枝”环绕的引导牌,成为运动员入场式上的优雅点缀。伴随着一曲悠扬的《冰雪的亚细亚》,各代表团依次入场。在张灯结彩的龙江雪乡,从“冰晶蓝”到“雪天下”,旋转的“冰凌花”表达了东道主欢迎八方宾朋的热烈之情。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最后入场亮相。全场观众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欢呼声经久不息。本届亚冬会,中国代表团派出170名运动员,实现全项目参赛。
寒风吹过,将涌动的大江凝为冰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雪没有熄灭中华儿女的赤诚热忱,却锻造出他们坚韧乐观的品质,生长出超越自我的精神,迸发出驰冰驭雪的力量。
在高昂的音乐中,采冰人齐声呼喝,手握冰镩踏冰起舞。观众被这份热情所感染,一同唱起采冰号子,豪迈的号子震彻天地、气动山河。坚如磐石的厚重冰层被人力凿穿,人们的乐观向上将严寒化为馈赠。“头冰”破江而出,红绸飞掠而来,为亚冬健儿送来“鸿”运当头、拔得“头”筹的美好祝福。
舞台上,孩子踏上这方奔向梦想之旅的冰场,花滑健儿用手中的冰灯指引追梦的方向,冰雪梦想薪火相传。在“双亚冬之城”哈尔滨,男女老幼都将冰雪运动视为生活方式和乐趣源泉。厚厚的冰雪是人们诞生兴趣的天然沃土,也是参与冰雪运动的“最好老师”。在玩冰乐雪中,人们化“极寒”为“极燃”,“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澎湃热潮,在神州大地上激荡飞扬,这是“冰雪经济”的最生动写照。
团结友谊之光
冰雪暖世界,瑞雪兆丰年。顺着亚洲的绵长文脉与壮丽山河,极目远眺,视野从傲然屹立的喜马拉雅雪山到生机昂然的热带雨林。亚冬会在开幕式的舞台上,以全人类共通的语言,开启一段跨时代文明交流互鉴之旅。
舞台上,代表亚洲各国家和地区的舞者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翩然起舞,舞姿有的轻盈曼妙、有的热情奔放。中央大街上的“音乐阳台”出现在观众席之中,舞台上的矩阵装置构成了错落有致的“亚洲阳台”,小提琴、小号、键盘等器乐齐奏和鸣,开启一场“道相同、心相通、情相融”的阳台音乐会。在这一方舞台上,“无国界”的体育与艺术之美,传递着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对冰雪共同的热爱,联结起亚洲人民的心。
从1986年的第一届亚冬会,到2017年的第八届亚冬会,亚冬时光在主火炬塔旁的八组大型冰雕群上清晰可见,8名儿童手持小冰灯从冰雕群中依次滑行而出,时光也随之从过去流淌到了今天。
在冰雪大世界分会场的冰雪“时空之门”,第一棒火炬手高擎火炬出发,经过三次传递,火炬交到第四棒火炬手——中国速度滑冰冬奥历史首冠张虹手中。与此同时,手持冰灯追梦的小女孩也由一方小小冰场抵达“世界舞台中央”。 在万众瞩目中,小女孩与冠军火炬手一起滑行,点燃主火炬塔。主火炬塔点燃的瞬间,数字特效焰火喷发,与主火炬塔交相辉映,点亮哈尔滨的夜晚,也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
“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今夜,亚冬火种熊熊燃烧,点亮了冰雪运动的澎湃浪潮之光,点亮了繁荣发展的文明互鉴之光,更点亮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