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乡村“医”线闪闪发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

  青春不问西东路,奋斗自有芳华时。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

  自专项计划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与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走进西部乡村,用青春力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当好乡村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选择:奔赴西部 “医”路前行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阿依尼尕尔·吐尔逊,2023年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东部地区的工作机会回到新疆,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医院四连卫生室的一名村医。她坦言:“我能到东部学习,得益于国家对新疆地区大学生的优惠政策。我要回来,更好地回报家乡。”

  乡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西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专项计划有助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扩容提质,提升乡村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

  截至目前,专项计划已录用7000余人,平均年龄25岁,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约占12%,女性大学生乡村医生占比超过50%。

  在乡村“医”线工作了一段时间的阿依尼尕尔·吐尔逊,对辖区人员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叶城二牧场共有1408人,高血压患者167人,糖尿病患者64人……四连有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36人、高血压患者48人、糖尿病患者15人、孕产妇6人……”这些数字是她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她对于村民健康的细致关怀。

  大学生乡村医生不仅要承担基础和常见病的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还要肩负起预防接种、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

  穿着白大褂、挎着医疗箱,奔波在路上,是乡村医生的常态。阿依尼尕尔·吐尔逊介绍,在叶城二牧场,针对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他们每三个月都会进行一次上门随访,为其测量血糖、血压;在孕产妇生产后一周和42天,他们会为孩子做体检,对产妇进行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等。

  “在基层,我们要面对群众多样的需求,必须成为‘多面手’,掌握好各项技能,才能把好的医疗服务真正送到每家每户。”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说。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李贵媛同样回到家乡,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忙那村的村卫生室做了一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她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专业优势,将针灸、火罐、推拿等诊疗技术运用到基本诊疗中,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小时候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老一辈还会上山挖草药来治病。”李贵媛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乡的医疗环境,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专项计划为村医队伍,尤其是为西部地区村医队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数据显示,目前西部地区累计招聘近4000人,女性大学生乡村医生占比超过60%。

  奋斗:不畏挑战 建功基层

  2024年9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协格尔镇卫生院帕来村卫生室来了一名叫卓玛次仁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初次接触繁杂的基层医疗服务工作,让卓玛次仁倍感压力,却也充满动力。

  2025年1月7日,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仅仅30分钟后,卓玛次仁便从40公里外的卫生室赶往震中措果乡,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主要负责外伤包扎和医疗转运。

  一名50岁左右的女性由于头部受伤需要转运至医院治疗。在路上,卓玛次仁一直密切观察她的状态,不断询问:“您还头晕吗?现在感觉怎么样?”卓玛次仁紧握着伤者的手,给予对方安慰,直到安全将伤者送至医院,她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在灾难面前,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我完全想不到其他事。”卓玛次仁说。

  还有许多像卓玛次仁一样的年轻人扎根西部的广袤田野,用最纯粹的热忱与担当,在乡村医疗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诠释着医者仁心,彰显了年青一代昂扬向上的本色,留下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一抹亮色。

  2024年2月的一个雪夜,一名孕晚期妇女腹痛出血,情况危急。半夜接到电话,阿依尼尕尔·吐尔逊穿着单薄的睡衣立马冲出门,跑了1公里的路来到孕妇家里,一治疗就是三四个小时。孕妇在稳定生命体征后被送至叶城县人民医院,一条新的生命平安诞生。

  “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神圣。”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说。寒夜里,三四个小时的忘我救治让她冻得直发抖。后来,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自己也因为受寒住了院,但她心里依然暖暖的。

  坚守:扎根边疆 青春无悔

  “我想扎根边境,当好乡亲们健康的卫士。”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说。

  乡村医生是一代又一代的坚守。老院长姜万福从上海来到昆仑山北麓,扎根在偏远贫穷边境山区的叶城二牧场,一干就是43年;现在的院长熊昌永,从湖北来到这里,也已经工作了30余年……

  榜样的力量,带给了这些年轻人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从条件好的地方来到这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坚守扎根。他们可以做到,我也能做到!”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说。

  “一句感谢、一个微笑,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李贵媛说。在一次次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大学生村医用专业与热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入户随访过的村民们的热情招呼,小朋友们的笑容,还有村民塞到手里不容拒绝的水果,都让李贵媛感动。

  为了练就过硬本领,大学生村医们除了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还主动学习提升自我。工作日上班诊疗,周末培训学习是大学生乡村医生的日常。“作为医生,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阿依尼尕尔·吐尔逊说。卓玛次仁也表示,“在专项计划政策的支持下,我希望以后能去读研究生,进一步增加自己的临床经验,再回到这个岗位上更好地服务大家。”

  “医者本身就有救死扶伤的使命,要把患者的生命安全置于第一位。我肩负着医生的责任,心中饱含着对家乡的感情,更希望能守护好大家的生命健康。”李贵媛说。

  专项计划让大学生真正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乡村医生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基层的广袤土地上,用热血与汗水浇灌,让青春之花灿烂绽放。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他们当好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以实际行动书写奋斗人生,是当代青年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鲜活典范。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青春在乡村“医”线闪闪发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舒帆2025-02-22 2 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