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

让孩子在公平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履职心语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我将履职尽责,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

  每一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都要深入全国各地调研基础教育现状。在调研过程中,她听到了许多学生、家长、老师的心声:

  “其他同学都已经提前‘上岸’了,我心里很着急。”

  “小升初、初升高都要考奥数,不学不行啊!”

  “有的成绩好的学生,才五年级就被某某中学‘掐’走了……”

  “这些声音背后,折射出的是基础教育阶段违规招生问题的沉疴痼疾。”刘希娅说,“这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刘希娅发现,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但招生环节的利益主体多而复杂,部分学校并未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制度;部分高中违规实行初中2年、高中4年的“2+4”模式,提前锁定高分生源;小升初、初升高跨区域招生、提前招生;中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考试作为小升初录取新生的依据等行为屡禁不止。

  “这些‘唯分数’的功利化招生行为导致奥数低龄化、全民化,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影响创新人才的大面积培养。”刘希娅说。

  针对这些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希娅提出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督查的建议》,建议建立对违背招生制度现象的全民督导机制,开展对各地落实招生制度的专项督导,并加大对违规招生相关责任主体的惩处力度。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遏制违规招生行为,营造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

  这份建议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24年3月22日,教育部部署开展了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

  “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的内容,如‘中小学是否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是否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承诺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都是我在建议中强烈呼吁的。”刘希娅说,“看到这些内容被纳入专项行动,我备受鼓舞。”

  “过去在招生环节中,一些不当的方式导致违规‘掐尖’、将狭隘的奥数竞赛或者补习班的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孩子们在校园外另外学一套,偏离教育方向和学习规律,超前超纲学习,这些问题都非常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刘希娅觉得,此次专项行动回应了当前人们非常关注的招生环节中的热点问题,也传递了国家整治招生乱象的坚决态度。

  国家有政策,地方有回应。这一年来,从国家到重庆市,再到谢家湾学校所在的九龙坡区,多次组织招生工作专项会议,大家在会上直指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严格执行“阳光招生”。

  2024年9月,教育部也专门书面答复了刘希娅的建议,将从完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加强常态化监督工作、加大违规招生行为查处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都让刘希娅倍感振奋,同时也让她感受到,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的解决。“我将继续认真履职,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让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她说。

  今年,刘希娅准备了1份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议案,以及16份建议,涉及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推进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开展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的专项督察,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修订《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提高师生比等多方面的内容。刘希娅说,她要把更多教育一线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让孩子们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 记者手记 /

  一次议案和建议的提出,或许就能推动一项关乎民生的政策得以优化、问题得以解决,这是刘希娅始终坚持的履职信念。与她交谈时,能够感受到她身为全国人大代表,话语中蕴含的沉甸甸责任。

  自2013年当选以来,刘希娅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减负提质、未成年人保护……这些建议都是由她长期深入不同类型学校走访调研,了解教育政策落地中的瓶颈问题,开设自媒体,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收集民情民意所得出的,其中许多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和落实推进。

  这让刘希娅更加坚定,要继续秉持初心,倾听人民心声,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让孩子们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让孩子在公平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凌漪2025-02-22 2 2025年0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