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中国首次公开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而百年之后的今天,当艺术之光点亮剧场,我们看见的,是女性解放的足迹与强大的能量,亦是一个时代对女性价值的理解与尊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范语晨
早春三月,花儿正静待着盛放时分,而属于“她”的节日,已如期而至。
每逢此时,我们总会想起历史长河里、经典作品中,女性人物铿锵绽放的生命。此刻,各地艺术殿堂里,无数的美好瞬间即将为“她”而来——“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全国各大剧院纷纷开启致敬女性力量的特别演出季,或是上演经典名剧,或是推出新锐作品,试图重现女性走向觉醒的不易,照见女性的自我价值与社会贡献。
在女性的专属节日里,舞台幕布拉开之时,她们求索前行的步履将怎样打动你我?她们绚烂的人生又将如何闪耀在这个春日?
在世界名剧里,回望她的觉醒时分
如果说“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女性觉醒意义上的振聋发聩之作,那么他于60岁创作的《海上夫人》对于中国的话剧爱好者而言亦不陌生。2017年,由北京当代话剧团制作,王媛媛执导、知名演员陈数主演的《海上夫人》全国巡演,剧中的女主角艾莉达进入婚姻生活后,犹如离开大海被搁浅在岸边的人鱼,剧作对她迷茫、挣扎与渴望自由的心境进行的细致刻画,标志着易卜生的关注点从社会问题转向了人们的心理世界,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绪。
而今年国家大剧院的“国际妇女节特别策划”中,这个熟悉的故事将再度与观众相见。不同的是,于3月8日至9日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的是《海上夫人》的现代舞剧版本。舞剧由知名女性舞蹈家王亚彬导演并领衔主演,与话剧版丰富的台词独白不同,舞剧以现代舞艺术重构经典,全剧“不着一字”,以舞动的身体展现女主角艾梨达复杂而深邃的内心,探寻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与萌生的觉醒意识,呼唤女性能够拥有对自我命运的选择权利。在深邃的情感表达之外,该轮演出的音乐与舞台设计也将惊喜连连——挪威知名钢琴家兼作曲家凯特尔·毕卓斯坦以及青年作曲家张笑晨担任作曲,以音乐展现女主人公所经历的诸种心境:疏离、平静、炽烈、挣扎以及对自由的企盼;而舞台空间的设计创造性地将北欧的清冷风格与中国水墨意境相交融,力图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对女性命运的理解与共情。
女性主角的剧作之外,以女性视角重塑经典名剧,同样是艺术团体们献上的巧思,例如,廊坊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将于3月8日上演的《嫌疑人福尔摩斯》特别场次,是由女性编剧、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慧参与创作的版本,为福尔摩斯经典IP注入了女性视角的重新诠释。在观众熟悉的福尔摩斯与华生这对搭档的探案主线之外,哈德森太太这一温暖而坚定的角色将在此轮演出中被更多地看见,她不仅是贝克街的房东,更以敏锐的观察力为案件提供了关键线索,展现了女性的智慧与勇气。我们看到,演出资讯中的一句邀请词格外令人感动——“在妇女节这个充满力量的节日里,邀请每一位女性走进剧场,以智慧破局,以勇气追光。”
于红色经典里,致敬她的飒爽英姿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句铿锵有力的唱词每每唱响,便能唤起几代人共同的红色记忆。中国革命走过的光辉历程,离不开那些胸怀家国、坚韧顽强的巾帼英雄。而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创作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写给她们的礼赞。
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成功首演,讲述从地主恶霸的土牢里逃出的海南岛农家姑娘吴琼花,在共产党代表洪常青的指引下,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红色娘子军》首次将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相结合,突破了西方古典芭蕾的贵族化倾向,运用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等元素,塑造了吴琼花、洪常青等鲜活动人的形象,展现了红色娘子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今年3月4日至3月9日,舞剧《红色娘子军》将作为“三八”妇女节的特别献礼,在它的首演地天桥剧场再度上演。历经60余载岁月,《红色娘子军》的魅力依然未曾退去,吴琼花也成为红色经典中经久不衰的女性艺术形象——她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叙事中女性充当弱者的刻板印象,女性成为主动抗争、投身革命的坚强力量。相信每一次欣赏《红色娘子军》的观众,都会被舞剧中的两个重要场景打动,从序幕吴琼花被铁链锁住的蜷缩造型,到终场她带领娘子军大部队的“箭形冲锋”队形,极具冲击力的芭蕾形体语言,呈现了妇女“从奴隶到自己的主人、革命的战士”这来之不易、撼动人心的解放与成长。
《红色娘子军》之外,3月9日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演出的左权小花戏《家书》 以左权将军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写给妻子和母亲的13封亲笔家书为故事脉络,带观众走近革命者妻子和母亲的内心世界;3月9日至10日在中国大戏院(天津)上演的评剧《刘巧儿》则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某村的姑娘刘巧儿反抗包办婚姻、争取自主爱情的故事……这些别具特色的地方剧种,聚焦革命历史中女性的飒爽英姿,致敬她们为革命事业作出的崇高奉献、为争取妇女的自由与权利作出的不懈斗争。
从当代新作里,聆听她的锐意表达
随着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对女性议题的深度探讨已经成为当代戏剧创作的重要主题。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一波当代女性题材作品也将带着创作者们的新鲜表达与我们见面。
《春逝》是话剧九人民国知识分子系列的第二部作品,首演于2020年,在近六年的演出中收获了不俗口碑,曾荣获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年度小剧场剧目、纪念中国当代小剧场40周年系列活动特邀剧目等多个戏剧界的重磅奖项。话剧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静徽和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物理学家吴健雄两人的真实经历为蓝本进行艺术改编。《春逝》讲述了民国二十四年,中央物理研究所唯一的女研究员顾静薇与新来的助理瞿健雄彼此从摩擦不断到相互理解的故事,剧作不仅通过细节,例如“物理所没有女厕所”“所里的奖品只有男士领带”等道出了在新旧交替的年代女性从事科学研究的不易,更突出了两位女性如星火一般照见彼此、相互扶持的情谊。今年3月9日,话剧九人将在北京二七剧场举办《春逝》“女科学人专场”,面向奋战于科研岗位或就读于相关专业的女性开放报名。据了解,该专场不收取门票费用,谨以此献礼女性科研工作者,期待走在改变人类命运道路上的女士们,度过一段被温暖、被鼓舞的美好时光。
走出暗夜的当代女性,依然在各自的职业道路上克服偏见,努力追梦。将于3月8日至9日登上顺义大剧院舞台、改编自同名热播电视剧的音乐剧《理想之城》,上演的便是建筑造价师苏筱的职场奋斗故事。音乐剧以女主角苏筱的第一视角展开叙事,剧中的苏筱始终坚守着“造价表的干净就是工程的干净”的职业信仰,在面对行业黑暗与不公时,她凭借自己的坚韧和智慧,最终克服种种难题,完成了自我的成长与蜕变,也实现了“成为一个理想的人,成就一座理想之城”的追求。值得期待的是,这部剧的音乐创作极富现代气息,贴合人物形象与内心变化,将神秘、青春、迷惘、明朗等多种情绪色彩融入旋律之中,让苏筱成长的心路更具感染力。同时,在舞台构建上,《理想之城》将竞技场和建筑沙盘作为主要元素,象征职场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博弈,视觉冲击力拉满……
革命的烽火血雨中,坚强不屈的战士是她;无垠的未知世界里,永不言弃的科学家是她;城市的钢筋水泥里,平凡梦想的守望者是她……1924年,中国首次公开庆祝国际妇女节,而百年之后的今天,当艺术之光点亮剧场,我们看见的,是女性解放的足迹与强大的能量,亦是一个时代对女性价值的理解与尊重。
让我们将目光望向舞台中央,以艺术之名致以敬意——向那些曾经在崎岖之路上努力前行的她们,也给所有在崭新时代里奋斗不息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