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会同全国妇联发布反家暴典型案例,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6351份,同比增长11.5%,对无视禁令、滥施威胁恐吓的行为人以拒不执行裁定罪判处刑罚。”3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对这句话印象尤为深刻,“这表明人民法院对家暴受害者特别是妇女儿童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
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体现用心用情保障妇儿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最高法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无视禁令的以拒执罪判处刑罚。”谢文敏告诉记者,以往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多是承担民事、行政责任,现在上升到刑事责任,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将有利于保护家暴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看到最高法工作报告强调司法守护“半边天”,专节介绍“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最高检工作报告分两个专节介绍“依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两高用心用情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传递了温暖司法力量。
作为最高法、最高检的特约监督员,方燕参与了两高报告中提到的多项工作。她说:“两高工作非常务实,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统一司法裁判标准,通过高质效办案更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严惩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犯罪,起诉4.8万人。支持受家暴妇女提起民事诉讼361件,办理平等就业、母婴权益、孕产期保护等公益诉讼1609件,以法治之力守护‘半边天’。”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的这些话,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杨再滔特意用笔在报告上做了圈画。
从事刑事检察工作的杨再滔告诉记者,司法保护是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严惩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犯罪,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担当。对于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支持受家暴妇女提起民事诉讼361件”“支持起诉是检察机关将法律手段融入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可以及时制止家暴,避免受家暴妇女权益受到更大侵害”“办理平等就业、母婴权益、孕产期保护等公益诉讼1609件”等内容,杨再滔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理念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彰显,形成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工作中办理过多起妇女法律援助案件,帮助调解家事矛盾纠纷,在担任人大代表履职中提出了多个关于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见建议。在两高报告中,齐秀敏看到了诸多与自己平时关注内容的契合点。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提到,“审理涉平等就业、职场性骚扰等案件,依法保障妇女权益”。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月琳对此印象深刻。她特别关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希望两高能持续加大相关工作力度,确保妇女儿童得到更全面的保护。
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分周全的司法保护
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落实宽严相济、惩教结合,对未满十四周岁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主犯依法顶格判处无期徒刑,同案未参与犯罪预谋和加害行为的被告人,依法不予刑事处罚,由相关部门专门矫治教育。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起诉未成年人犯罪5.7万人,核准追诉初中生杀害同学埋尸案等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34人。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协同加强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
方燕说,两高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宽严相济、惩教结合,既依法严惩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同时也帮助失足少年回归社会。方燕认为,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普法宣传教育,家长要履行教育监护职责,学校、社会等要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帮助他们远离犯罪诱惑,避免犯罪侵害他人。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认为,两高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工作细致深入,让人倍感温暖。既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分周全的司法保护,也依法严惩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这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导向。未成年人从小就应当不断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新民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马慧娟平时经常向周围群众宣传反家庭暴力法。她认为,两高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两高进一步加大反家暴力度,为家暴受害者特别是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及时的司法保护。
两高报告体现保障妇女权益的国家意志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审议。观察两高报告不难发现,无论是案件处置、典型案例发布,还是部门协同联动、工作部署,字里行间传递出以法治之力守护“半边天”的坚定决心。
纵观近几年的两高工作报告,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关于妇女权益保护相关内容持续拓展、不断深化。较往年而言,今年的两高报告在平等就业、职场性骚扰、反家暴等议题基础上,新增母婴权益、孕产期保护等内容,精准聚焦当下女性在生活与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充分彰显强烈的问题导向。可以说,每一项新增内容都是对女性权益诉求的有力回应,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司法部门在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上持续发力。在刑事领域,以“零容忍”态度,严惩侵犯妇女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的犯罪行为,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在民事领域,积极审理涉平等就业、职场性骚扰等案件,切实维护女性平等权利;在婚姻家庭层面,坚定支持受家暴妇女勇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次次生动而具体的司法实践,让妇女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两高报告释放出的加强妇女权益保障的强烈信号,也是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显著提升的生动映照。随着时代发展,男女平等不仅仅是一份倡议,而是逐步融入法律条文、政策制定以及社会行动方方面面,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并努力践行的价值目标。
今年全国两会上,诸多代表委员围绕女性就业、生育、反家暴等社会热点问题,带来建议提案,提出目标举措,引发广泛关注。从国家层面到普通民众,对女性平等权利的认知与追求正不断深化。司法机关积极作为,将性别平等理念贯穿司法实践全过程,既有力回应了社会期待,又在全社会进一步凝聚起保障妇女权益的强大合力。
保障妇女权益,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从两高报告中,能够感受到人民司法的力度与温度,也能看到新的一年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我们相信,在法治阳光的普照下,每一位女性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