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热度持续攀升,DeepSeek、人形机器人等话题火爆出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未来。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女代表委员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分享了深刻见解与思考。

  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誉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说,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创新突破,实现了国产AI从“追随”到“领跑“的里程碑式跨越,成功为中国AI技术发展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然而,不同场景的数据复杂性和业务流程的差异性,使得我们还需要在各个领域和行业打造垂直大模型。”陈玮表示,“因此,我建议将技术优势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人类首次在认知层面创造出一种全新工具,它带来了诸多变革。”陈玮说,在这个全新时代,可以将许多传统产品转化为服务,从而创造出众多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构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体系

  在陈玮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数据安全和伦理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伊彤认为,要构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体系,应从立法、监管和技术三方面加强防范,做好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优化、安全防范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切实推动人工智能安全融入各个产业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伊彤因此建议,要制定完善人工智能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强化人工智能安全监管顶层设计,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明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使用、治理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严格人工智能工具、软件监管治理,对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他人音频、视频的功能进行限制和管理,对人脸驱动、声音克隆相关算法的传播进行严格监管。

  人工智能时代女性需保持持续学习能力

  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表示,无论是大模型还是人形机器人,都是基于科技创新实现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竞争的前沿领域,也将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今年我特别关注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与我国制造业相结合。制造业是我国门类最全、实力最强的领域,如果人工智能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将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提升技术竞争力,服务更广泛的全球市场。”赵晓光说。

  谈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陈玮充满期待:“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作为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面向未来的勇气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在产业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找到既能创新发展又能实现价值提升的路径。希望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进化,帮助人类解决更多难题。”

中国妇女报2025两会特刊 4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2025-03-10 2 2025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