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加强立法研究。”看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今后一年的任务中提到这句话,全国人大代表、五邑大学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崔岩非常振奋。
崔岩带领的团队一直从事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他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自今年春节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新浪潮。“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亟须推进立法进程,加强对数据安全保护。”崔岩说。
崔岩表示,要格外关注面部、指纹、消费记录等与个人相关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泄露造成对公民个人权益的侵害。
针对数据隐私保护,全国人大代表江帆建议,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加快人工智能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技术使用范围和监管要求。加强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建立伦理审查机制,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薛济民也建议,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数字经济、数据跨境流动和新就业群体权益保护等新兴领域立法调研,推动科技向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快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营造更好创新发展环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影响深远的确定性趋势。”李景虹告诉记者,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展,然而,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还存在明显分歧,制约了技术探索和产业发展。李景虹建议,加快制定并出台《人工智能促进法》,通过基础性立法,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形成更强的社会合力,推进人工智能持续发展,造福于民。
关于立法焦点,李景虹认为,《人工智能促进法》应聚焦六个方面:促进有效应用、普惠服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就业保障、国际合作。
“立法应注重解决基础性问题。”李景虹表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加强普及教育和宣传,推动全社会深化理解人工智能,为技术进步和迈向数智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