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庆霖
五四运动前后,知识界部分人士提出实行儿童公育,以公共机构替代家庭育儿职能,引发持续讨论。其中,家庭制度的存废成为讨论的焦点。反对者强调家庭的社会功能,主张建设一夫一妻小家庭。支持者则从经济和物质角度分析了家庭的起源和历史,从而批判家庭制度中的不平等问题。儿童公育讨论者共享的理论前提是进化论影响下的社会进化想象,但将进化论与生物学观点应用于社会分析,需要克服其与妇女解放目标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在此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工具,为支持者构建了“经济的历史观”。恽代英是支持儿童公育的代表人物,他大量引用马克思主义文献,并译介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儿童问题为导向重构书中的理论,支撑其有新村主义色彩的儿童公育设想。这显示了在五四青年视野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对具体问题具有解释力,并逐渐影响了五四青年的认知结构。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杨舒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