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公平正义的三重释义

  ·编者按·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已成为党中央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亦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数字公平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数字中国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数字公平正义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与数字生态的和谐发展,才能让数字成果更多地造福人民。

  ■ 陈颐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我国数字安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已成为党中央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亦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之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数字公平正义观,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数字中国建设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

  以数字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护数字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幸福,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公平正义观,要求数字技术发展应兼顾公平与效率,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方面推进国际合作,释放数字经济推动全球增长的潜力。”这充分体现了以数字公平正义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共享数字红利、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所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建设数字中国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建立数字信任,善用数字技术,遵循数字伦理,推进数字治理,缩小数字鸿沟,服务数字经济,是数字正义在数字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内涵展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数字公平正义,这是其在更高维度上的内涵升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字公平正义是要确保所有人,都有平等的途径和机会接触、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并从中受益;向每个人提供负担得起的互联网接入、网络设备和数字技能来弥合数字鸿沟;通过提供平等的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形成更加开放、包容和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次,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公平有助于确保信息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促进信息的有效流通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精准度,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三,数字公平有利于促进数字时代的包容性发展,为创新、创业创造平等的数字机会和条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最后,数字公平正义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等措施,数字公平正义可以推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而言,数字正义有利于“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制定反映各方意愿、尊重各方利益的数字治理规则,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是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数字公平正义推进社会性别平等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指出:“我们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数字时代的社会性别平等问题备受各界关注,关乎民生。在数字技术浪潮的推动下,数字算法的合理运用与推进,应在提升社会效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实现“数字技术中立”与“数字公平落地”,弥合数字性别鸿沟,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因此,社会各界应合力营造开放、包容、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在具体实践中,确保数字技术在开发、应用和治理中的公平性,以数字公平正义推动性别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除算法偏见的技术创新。一是构建偏见检测系统,比如,开发AI公平工具包,用于识别招聘算法中隐藏的性别偏好,使得企业招聘更加公平公正,提升女性技术岗录取率。二是建立包容性数据集,比如,Google图像识别训练引入女性程序员数据,使系统对女性识别准确率得以提升。三是设计伦理制度框架,比如,AI法案增设开发者对性别影响评估报告的提交要求,使得金融机构能够重构信贷模型,缩小性别利率差。

  其次,促进数字平权的制度创新。积极借鉴国外的有利做法和经验,比如,采用区块链存证:联合国妇女署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记录职场歧视事件,证据采纳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65%。

  其三,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采用和建立自适应学习平台、虚拟现实培训、数字导师网络等,提升女性的受教育、再教育概率,改善女性的创业环境、提升女性创业就业的成功率。

  其四,推动女性赋权的数字基建。采取电商普惠政策:比如,在电商平台设立女性商户流量加权算法,提升三线城市女店主占比率。采用AI创业评估,参照世界银行Gender Innovation Fund利用机器学习识别女性优势行业等方式,提升女性创业成功率。

  其五,构建数字安全的援助平台。比如,实现女性救助应急响应的智能预警系统、提供女性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的虚拟支持社区、搭建区块链举报平台等。

  最后,推进决策参与的数字民主化。建立数字参政平台,提升女性参政议政比率;开发AI舆情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言论,识别潜在的性别歧视政策规定。

  总之,数字公平正义推动性别平等的本质,是通过技术的民主化重构性别权力结构。需要持续的技术批判、制度创新和跨国协作,才能使数字革命真正成为社会性别平等的加速器。

  以数字公平正义迈向共同富裕之路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数字公平正义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同心同德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旗帜。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财富方面的共同富裕,更是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权益的全面共享,是公平正义理念在社会发展和公共秩序中的集中体现。因此,让数字发展成果真正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才能切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强调发展的人民性、正义性、公平性、共享性,这便要求我们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合理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每个公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尤其要密切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积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和内在属性。因此,数字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站稳人民立场、遵循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数字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数字公平正义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与数字生态的和谐发展,才能让数字成果更多地造福人民。

  (作者为闽江学院教授)

  本文受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计划项目(2023R0107)、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项目(FJ2025MGCA037)资助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5数字公平正义的三重释义 2025-04-02 2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