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2018年,我们旗政府就给我免费提供了9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每年自治区、赤峰市和旗三级妇联给我免费培训四五百名员工,在市里给我免费提供展位,妇联的‘布丝瑰’项目还给我对接客户。现在,我都是订单生产,有多少卖多少。”
初春三月,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亿亨源草编制品有限公司上京巧娘草编车间,10余台笤帚苗绑扎机的运转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专心致志地绑扎笤帚苗工艺品,一片忙碌热闹的景象。公司经理孙红艳给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详细介绍着近年来的变化。
看着普普通通的笤帚苗,经妇女们“巧手”捆扎翻转,好像变魔术似的,立马就变成了精致的手工制品,孙红艳满脸喜悦。“和创业那会儿比,现在可是鸟枪换炮了。除了这儿,旗里的两个社区也有我的车间,六七十名妇女常年在社区干活儿。笤帚苗产品的名气也是越来越大,产品种类也比以前多了,有床上、汽车、厨房用具,也有按摩、挂件等饰品,总共开发出6大系列70多个品种。不仅销往北京、河南、海南等十几个省(区、市),还远销日本、韩国精品笤帚3.8万把。去年,公司销售额大概在2000万元。”
巴林左旗素有“中国笤帚苗之乡”的美誉。过去,人们只是拿笤帚苗扫地刷锅,从来没想过,小小的笤帚苗,还能发家致富。
小时候,父亲和乡亲们坐在炕上一起绑笤帚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孙红艳的脑海里。在父亲的熏陶下,孙红艳与笤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婚后的孙红艳和丈夫开始做笤帚补贴家用。凭着过硬的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因为忙不过来,她又雇了6个女工,后来又成立了亿亨源草编制品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打拼,公司规模越做越大,成为巴林左旗笤帚产业的“领头羊”。
近几年,她的公司年销售笤帚原苗200万公斤,加工笤帚制品500万把,带动灵活就业100余人,帮助200余人脱贫致富,荣获“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称号。2023年,她的上京巧娘草编车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并入选“自治区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名录”。
在用工方面,孙红艳从来不“挑三拣四”,她这里的工人有年过六旬的老人,有患有腿疾的残疾人,有全职妈妈……
今年64岁的詹景兰已经在厂里工作了两年,如今已经是技术骨干,每个月至少赚两千多块钱;宋立爽双腿残疾,孙红艳带着车间主任,去家里手把手教他做笤帚苗葫芦,一个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
如今,孙红艳的公司还免费提供笤帚苗绑扎技能培训,培训合格人员可以直接在公司就业,公司无偿提供笤帚苗原苗和绑扎设备,并保护价回收工人手中的成品,保障大家的收入。“我厂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镇的乡亲,其中90%是女性。这些姐妹以前是家庭主妇或困难户,她们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赚2000多元。”孙红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