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
记者 王江平
“阿姨,我现在读高一了,学习还可以。”电话那头,小刚(化名)兴奋的声音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第一师分院怡诗润馨未检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的检察官们露出欣慰的笑容。一年前,这名因触犯法律被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辍学少年,如今在工作室的持续帮扶下重燃人生希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由5名检察官组成的未检团队,用3年时间书写了一份特殊成绩单:帮教36名涉罪未成年人步入正轨,开展80场法治课覆盖5万名师生,推动4929名学校教职员工“入职筛查”……为青少年筑起法治“防护林”。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照亮孩子未来的光。”工作室成员这样定义未检工作。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第一师分院整合两级四院未检优势资源,在兵团率先打造首个“一体化”未检工作室。在这里,询问、听证、帮教、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功能一应俱全,还有游戏、情景剧场、读书角等特色设置,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和未成年被害人慢慢打开心扉,重新拥抱生活。
失足少年小宝(化名)曾经被移送起诉,通过检察官为他量身定制的帮教措施,小宝被依法不起诉后无痕回归社会。如今他在苏州打工,每月按时寄回工资补贴家用。“我们封存的不只是犯罪记录,更是孩子重新出发的机会。”办案检察官说。
在校园播撒法治的种子,是工作室每逢开学季的“固定动作”。“防患未然,法律宣传和教育应当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尤为关键。”工作室成员杨凯兴说,为了让枯燥的法理变得通俗易懂,工作室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尝试:运用动漫、情景剧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法律知识;推出“订单式普法”,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定制个性化法治课程。
近两年,工作室累计开展80余场次法治宣传活动、10场次模拟法庭,发放宣传资料两万余份,覆盖辖区内19所中小学,5万余名师生家长从中受益。
守护不止于高墙之内。工作室与教育局建立入职查询制度,将有前科人员排除在未成年人相关工作之外;12份“督促监护令”唤醒失职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向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7份、纠正违法通知书4份、磋商函6份,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与民政、妇联、教育局等建立困境妇女儿童线索通报机制,办理追索抚养费、赡养费等支持起诉案件8件,帮助5名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17万余元……
在工作室荣誉墙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先进集体”“兵团巾帼文明岗”“集体三等功”等牌匾熠熠生辉,见证着第一师未检人的坚守与付出。工作室获评2024年度全国巾帼文明岗。
面对荣誉,工作室的检察官表示,孩子们的蜕变和成长才是他们心中最珍贵、最值得骄傲的回报。正如工作室成员许世钊所言:“我们要让法治成为照进孩子生命的阳光——更专业的分级培训、更高效的协作机制、更智能的办案系统,就是滋养这片‘法治胡杨林’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