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多样性:二零二四年中国银幕上的女性创作与性别议题

■ 许航

  阅读提示

  2024年是中国女导演创作成果丰硕的一年,她们的作品在票房和质量上表现出色,且对性别议题展现出强大掌控力。女导演的作品涵盖多种类型,其中女性电影对性别认知展开再讨论,打破固有认知;部分作品聚焦社会弱势群体,通过家庭叙事展现亲密关系;纪实影像则关注女性生命历程。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多元视角和独特魅力,还引发了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 许航

  2024年中国女导演在银幕上的表现精彩纷呈。不论从创作数量,还是作品质量看,2024年都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女导演们的作品,不仅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更展现出对性别议题的掌控能力。尹丽川的《出走的决心》、邵艺辉的《好东西》等女性题材电影获得良好的口碑,也掀起了对女性生活困境、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等话题的讨论;殷若昕的《野孩子》、杨荔钠的《小小的我》等现实题材电影表现出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贾玲的《热辣滚烫》、乌日娜的《末路狂花钱》等主流商业电影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收益及观众的眼泪和欢笑;以竖屏呈现的孙虹的《烟火人间》、聚焦海外华裔女性的杨圆圆的《女人世界》等纪录电影也因抓住“话题度”而获得更多关注。

  女性电影:对性别认知的再讨论

  在电影研究中,女性电影主要通过两个要素来确认其范畴,一是女性制作(by women)的电影,二是电影中的女性立场(for women)。仅仅由女性创作者完成的作品,并不一定能够被指认为女性电影。如何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确立女性创作者的主体性位置,如何建构一种主体化的女性叙事方式,如何在叙事中突破“他故事”,建立突破性、参与性的“她故事”(her story),是女性电影的艺术探索中所应包含的内容。

  近年来,女导演关于女性主题的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我的姐姐》《妈妈!》《柔情史》《送我上青云》等作品,思考社会性别规则对于母亲、姐姐、女儿等身份的塑造。2024年,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出走的决心》再次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影片中,家庭场景的背景声是压抑的,例如水龙头漏水的“滴答”声、乒乓球散落一地的声音,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让人感到压抑又无奈。

  《好东西》的英文名是《Her Story》(她故事),这或许是导演对于女性电影标签的一种巧妙指认。从传统的“他故事/历史”到如今的“她故事/历史”,不仅是视角的转变,也是女导演试图打破固有认知的一种尝试。

  重要题材:亲密关系与家庭叙事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女导演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曾涌现出《背起爸爸上学》《海洋天堂》《第一次的离别》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2024年上映的作品中,《野孩子》《小小的我》等,都将镜头对准了处于社会边缘的儿童。《野孩子》是执导过《我的姐姐》的导演殷若昕的作品。这一次,她讲述了独自流浪生活的“小偷”哥哥马亮和被家庭遗忘的“孤儿”弟弟轩轩之间的故事。殷若昕擅长细腻地展现故事人物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不论是《我的姐姐》中的姐弟,还是《野孩子》中的马亮和轩轩,因为姐弟的身份或者被抛弃的共同命运被“捆绑”在一起,在对峙与试探中,他们逐渐靠近彼此。导演擅长捕捉这种相互靠近的过程,也擅长展现亲密关系中孩童的纯真。

  2024年底上映的《小小的我》由执导过《春潮》《妈妈!》等电影的杨荔钠担任导演。主人公刘春和是一名脑瘫患者。故事围绕他的成长、亲情的羁绊与纠葛,以及边缘群体在社会中的真实困境展开。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延续了她一直以来平静、客观的叙述方式,通过写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刘春和的生活:异于常人的姿势、无法控制的面部表情、艰难的行走……电影很少煽动情绪,而更多客观描述。导演对刘春和家庭关系的剖析体现了她对女性议题,尤其是母亲身份和母女关系的关注。家庭中的爱意、恨意和悔意相互交织,细腻的处理展现了驾驭复杂关系的功力。

  纪实影像:关注女性生命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携带摄像机的女人”开始了她们的纪录片创作。近年来,《“炼”爱》《九零后》等作品登上大银幕,让女导演的纪录片创作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和话题度。2024年《烟火人间》《女性世界》等纪录片,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探索,也在女性议题上进行了凝练。

  《烟火人间》由500多位普通人用手机拍摄的纪实影像重新创作而成,采用竖屏形式呈现。影片通过分割的屏幕,展现了当代生活中的诸多瞬间:蹒跚学步的儿童、田间劳作的农民、城市上空飞过的群鸟、田间抢食的小羊……这些画面拼接出生动的“人间图景”。这种形式上的尝试和创新,回应了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纪录片所面临的挑战。在海量影像充斥生活的当下,创作者对影像的选择、梳理和组织方式,体现了他们的态度和思考。

  2024年是中国电影“她力量”厚积薄发的一年。这一年女导演的创作成果存在很多“亮点”:首先,女导演的作品数量显著增加,涵盖了多种电影类型,成为年度电影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其次,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电影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多元视角和独特魅力,还引发了社会对性别议题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再者,电影产业的大门敞开,女导演、女编剧、女剪辑师、女摄影师、女制片人等,都能在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对于女性创作者来说,电影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与活力。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女性文学大系》(先秦至今)及女性文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6拥抱多样性:二零二四年中国银幕上的女性创作与性别议题 ■ 许航2025-04-09 2 2025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