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施立松
在浙江温州的洞头群岛,有一支以“文声清雅,知书达理”为旗帜的女性文学队伍——洞头海霞女子散文社。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十年间,这支由20名女性作家组成的团队,以笔为舟、以文为帆,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与女性互助中劈波斩浪,成为东海之滨一抹独特的文化亮色。
女性组织建设:以文聚力,织就“文学海霞”
作为省内罕见的专业女性文学创作团体,海霞女子散文社以高水准的创作队伍为基底:1名中国作协会员、2名中国散文学会会员、7名浙江省作协会员及10名省散文学会会员的“全明星阵容”,展现出女性文学创作的蓬勃力量。她们以“每月一雅集”为纽带,将散文创作融入海岛渔村、企业车间、文化场馆的采风实践中,形成“扎根生活、书写时代”的鲜明特色。
清晨,薄雾轻笼的望海楼静立山巅,俯瞰百岛千帆;午后,半屏山的断崖绝壁与湛蓝海水相映成趣,恍若“神州海上第一屏”;黄昏时分,东岙沙滩的金色余晖与渔船的剪影交织,谱写出渔舟唱晚的诗意。
每一日,洞头的美都不尽相同。这些难以名状的美,都从社员的笔尖缓缓淌出,向世人诉说着“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散播着“海上花园”的独特魅力。
多年来,散文社不仅出版《向春天》等合集,更以《蓝土地文库(海霞女子散文社专辑)》等系列丛书,构建起“海霞现象”的文化品牌。社员们的数百篇作品以细腻笔触记录海岛变迁,更以《德行洞头》《家风家训故事》等文化项目,成为洞头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学智库”。浙江省作协评价散文社“是一支专业密集、凝聚力强的团队,为女性文学组织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女性成长赋能:以文润心,绽放“她力量”
文学,是海霞女子散文社成员自我成长的阶梯。社员施立松携《山水间》登上温州图书馆讲坛,传递山水情怀;社员们在“文化元觉好散文”评选中包揽奖项,印证创作实力。她们还与蒋子龙、裘山山等名家对话,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指导下打磨作品,在“改稿会”“研讨会”中淬炼笔锋,让文学素养与视野不断突破地域边界。
这份成长更化作反哺社会的能量。自2018年开始,散文社开办的“海霞小作家”公益课堂如春风化雨,上千名孩子在近百场文学启蒙课中种下写作的种子。
从“受教者”到“传灯人”,社员们以文学为桥梁,让女性成长的力量代际传递。
女性互助守望:以文筑桥,共绘“精神家园”
在“白迭汐语”创作基地的晨曦中,在“得人影舍”的灯火下,在“漫溯时光里”的涛声中,海霞女子散文社的成员们既是文友,更是姐妹。她们携手走进乡渔村,采写渔家人的家风家训故事;她们深入女性群体,挖掘“最美海霞”“最美民宿女主人”的动人事迹;她们深入各行各业,完成《洞头旅游发展三十年》《洞头民间文艺四十年》《甲子芳华霞满天》《洞头道路故事》《风从海上来》等厚重的地方志书写,以集体智慧为海岛立传;她们在采风路上互赠灵感,在改稿会上坦诚切磋,更在生活中相互关爱,将个体的文学追求升华为群体的精神共进。
“我们不仅是创作者,更是彼此的支持者。”社员陈海舟动情地说。是的,这份互助精神已从笔尖延伸至生活:在陈海舟被歹徒袭击、身体遭受重创时,散文社的姐妹纷纷站出来给她力量和温暖;当成员面临创作瓶颈时,总有一群姐妹送上鼓励;当作品登上全国舞台时,整个团队共享荣光。这种“一人执笔,众人护航”的温暖生态,让散文社成为海岛女性心灵的港湾。
从浪花翻涌的渔港到墨香流淌的书案,洞头海霞女子散文社以文学为炬,照亮了女性自我实现、互助共生的路径。她们用文字证明:当一群心怀热忱的女性凝聚成团,便能以文养心、以文化人,在时代的潮声中书写属于“她”的壮阔篇章。正如发起人林秀莲所言:“我们的笔,既要记录海岛的呼吸,也要传递女性的声音——这是海霞的使命,更是文学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