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雅
“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更为敏感、自卑,看到他们越来越大方,还能走上更大的舞台,我无比欣慰,会一直坚持下去。”“爱心妈妈”杨丽云多年来坚持给河南省濮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上礼仪课,帮助孩子们重拾阳光自信,经她培训指导的孩子佘丹凤还荣获全国少儿模特大赛少年组亚军。
为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行动,近年来,濮阳市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用实际行动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组建精准帮扶队伍 奏响关爱乐章
为实现对留守困境儿童的精准帮扶,濮阳市妇联与民政部门紧密对接,开展常态化摸排走访,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生活条件、学习情况、身心状态以及具体的关爱需求,为每个孩子建立单独档案。同时,依据留守困境儿童的监护情况、生理心理状态、行为表现等指标特征,划分红黄蓝绿4个风险等级,实施分类施策。
在壮大“爱心妈妈”队伍的同时,濮阳市妇联严把招募入口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募方式,广泛动员医护人员、法官、警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加入“爱心妈妈”队伍。目前,全市共招募“爱心妈妈”8555名,成功结对留守困境儿童8337人。
为提升“爱心妈妈”的关爱服务能力,濮阳市妇联还组建“爱心妈妈”交流群、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以及提供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爱心妈妈”的培训指导。截至目前,已开展线上线下“爱心妈妈”赋能培训22场次,参与人数达3200人次,为更好开展关爱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关爱服务 绘就成长蓝图
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家风馆等,建立30个“爱心妈妈”驿站;在重要时间节点和寒暑假期间,上下联动开展关爱实践活动达350余场次……
濮阳市妇联在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行动中积极拓宽渠道,打造了一系列关爱平台。
为提升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濮阳市妇联协调美育启蒙项目落户在留守儿童集中的15所学校,“爱心妈妈”段丽娜等一批有艺术特长的爱心人士,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每周为孩子们提供戏曲、击鼓、舞蹈等多元化艺术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已有5000余名孩子从中受益。
同时,濮阳市妇联通过“点单式”服务模式将留守困境儿童的不同需求细分为物质需求类、学业支持类、心理疏导类、成长发展类、身体素质提升类和法律援助类六类,并针对不同需求开展相应帮扶。
在身心关爱方面,濮阳市妇联引入濮阳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团队,不定期开展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团辅课。截至目前,共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365场,个案咨询520次,认真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