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打古镇灵活办学赋能村民

乡村女子学堂让茶产业“香飘万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四川省泸州市“乡村振兴 女子学堂”普照村教学点聚焦该村茶叶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村妇女兼顾农忙与学习的实际需求,分批次开展小班化培训模式,目前,已连续开展6期茶叶采摘与制作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妇女群众100余人次。如今,普照村采茶季时,每年解决临时就业近5000人次,采茶群众日收入120~300元不等,有力助推了当地茶产业提质增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采收茶叶时选择‘一芯一叶’的茶叶,这样的茶叶炒出来味道更清香。采收后的茶叶需要仔细清洗,去除隐藏在叶子中的小虫子、碎屑等杂质……”四月,正值春茶采摘的黄金时节,在普照村“乡村振兴 女子学堂”的茶叶采摘培训课堂上,打古镇种茶致富带头人、同时也是普照村“茶科技特聘讲解员”的孔令虎,细致讲解着采茶关键要点。台下,采茶妇女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课内容,还不时与讲解员互动交流,现场茶香袅袅萦绕,气氛活跃而温馨。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地处纳溪普照山南部深丘地带,平均海拔750米,森林覆盖率高,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自然环境。当地村民素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制作的高山云雾茶深受识货茶客青睐。

  近年来,打古镇立足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在普照村共发展茶叶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

  分批次小班教学 “持家、增收、学技”三不误

  3月以来,泸州市“乡村振兴 女子学堂”普照村教学点,聚焦该村茶叶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分批次开展小班化培训模式,因课程内容精准、课时安排灵活等特点,很受当地妇女欢迎。

  目前,已连续开展6期茶叶采摘与制作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妇女群众100余人次,有力助推了当地茶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将全镇留守妇女登记造册,根据自愿参与、重点帮扶的模式确定参与培训人员。”普照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孙小燕表示,为提升培训实效,普照村教学点依托打古高山云雾茶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采用“小班化”教学,每期学员控制在10~20人之间,确保手把手指导、一对一答疑。

  课程内容涵盖茶叶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品质鉴别等实用技能,通过理论讲解、田间实操等环节,并穿插茶树栽培管理、电商销售等延伸知识,帮助妇女群众从“会采茶”向“懂技术”“懂销售”转变。

  而针对农村妇女兼顾农忙与学习的实际需求,教学点采取“分段式”培训,将课程安排在农闲时段,结合茶场采摘节点,分批次组织学员参训。孙小燕详细介绍,比如上茶山采摘前,学员可自由组合成10人左右的采摘小组,参与采摘标准和采摘技巧培训。集中交茶后,又可及时到茶叶制作实操车间学习“米心茶”“毛峰”等茶叶制作工艺,实现“持家、增收、学技”三不误。

  3000余亩茶田 助力村民持续增收

  在普照村,依托3000余亩茶田,制茶与采茶均是当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培训赋能村民,助力持续增收。“学了新技术,采茶速度更快了,采的茶品质好,交给老板的价钱也高!”参训村民王天江说。

  采茶则进一步解决了就业,成为当地有效的增收途径。“这个月我摘了23天的茶叶,平均每天可以赚到180元左右的采工钱,还是很不错的。”普照村妇女陈小红在领到当天164元的采茶工钱后高兴地说。孙小燕介绍,目前,普照村采茶季时,每年解决临时就业近5000人次,采茶群众日收入120~300元不等,各大茶场和种植大户发放采摘费近300万元。

  据悉,在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打古镇因地制宜,制定了“成百、上千、破万”茶产业规划,招引多家企业在普照山示范种植、建设茶叶加工厂,采取“公司+集体+茶农”发展模式,并大力开展“茶科学”业务培训,带领当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将持续办好‘乡村振兴 女子学堂’,以‘小而精’的培训模式,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开设更多实用课程,激发妇女创业就业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智慧。”纳溪区打古镇妇联主席吴光辉说。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乡村女子学堂让茶产业“香飘万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2025-04-11 2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