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办普惠托育服务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 石猛

  阅读提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托育服务是关切点之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规模较小,市场成熟度较低,在服务内容、覆盖范围、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存在不足,与家庭日益增长的托育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民办托育机构是供给重要主体。扩大民办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应从管理体制、政府责任、社会扶助三方面发力,加强部门协同,坚持公办民办一体化发展,做好医育结合。

  ■ 石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且为“十五五”规划良好开局打好基础的关键之年。托育服务问题是关切点之一。一是在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支持托幼行业的发展,扩大托育服务供给;二是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从生育支持的角度,通过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在当前人口形势下,政府的关切彰显了托育服务之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毫无疑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但我国人口总量连续三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全球持续偏低,现代化必然又与人口负增长联系在一起,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在人口工作方向上,我国应该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普惠托育服务一方面要求为广大民众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另一方面要求为民众提供充足的托位,让他们真正可以享受到服务。当前我国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市场发展不充分,公共托位不足,很难满足人民群众的普惠托育服务需求。民众对普惠托育服务的需求增加,但机构数量和招生规模有限,普惠托育资源供给长期不足。虽有超过30%的家庭有入托需求,但目前的入托率仅为7.86%,距离“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托位数量缺口率极大。每千人口拥有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民生福祉”的7大目标之一,也是《“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关于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中“幼有所育”的核心指标。202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托育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到2023年年底各种模式托育点提供的托位数是477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8个,这距离2025年640万个托位数和千人口4.5个托位数的指标还差很远。虽然民众更倾向于公办托育机构,但事实情况却是民办托育机构占比达89.5%,有的地区几乎全部为民办托育机构。大多数托育机构由社会力量举办,公办托育机构托位供给严重不足,托位数量很难满足家庭的需求;但托位使用率仅为46.7%,使用率不高。未来一段时间之内,民办托育机构仍然是托育服务供给的重要主体,是影响普惠托育供给的主要因素。因此,普惠托育服务公共体系建设,要大力扶持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的发展。

  扩大民办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应着重从三方面发力

  从当前的政府政策和地方实践来看,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还存在着诸如权责关系不明确、供给市场发展不充分、供需结构失衡等问题。扩大民办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关键要加强统筹谋划,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社会扶助。

  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民办托育机构的发展。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诸多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各级联席会议制度,理顺好牵头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职责划分与权责配置。省级卫健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公办、社会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标准,并督促县级部门按规定执行。将普惠托育服务推进工作纳入各市县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以确保普惠托育服务工作任务得到真正落实,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的发展得到切实支持。在当前学前教育趋向免费的背景下,探索有步骤地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和城乡建设统一规划,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共同增加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财政资金投入,补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让民办普惠托育机构同步获得实惠。考虑在国家对地方转移支付补助资金项目中设置普惠托育服务专项经费,帮助托育机构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以调动社会力量办托的积极性,整体上推动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

  二是在政府责任方面,坚持公办民办托育机构一体化发展,推动普惠托育资源扩容增效。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需在发挥地方政府职责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扩大服务供给的规模。落实“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的精神要求,优化托育机构发展环境,扶持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的发展。破除唯公思维,梳理和分析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的堵点和难点,落实减免租金、购买服务、托位补贴、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对民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形成综合性政策支持,帮助其降低投入门槛和运营成本。特别是在人口基数大,千人口托位数相对不足的省份,加大对民办普惠托育机构的支持力度。挖掘社区资源,支持把社区中的闲置或存量资源改建成普惠托育服务机构,通过优惠措施引入社会上的专业托育组织运营,打造嵌入式托育。深入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支持民办普惠幼儿园补充资源,按照能开尽开的原则,设置适当比例的托班,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增加托位供给。

  三是在社会扶助方面,做好医育结合,提高民办普惠托育机构服务质量。安全优质是民生项目的核心要求,从质的角度满足社会需求,既能增强民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也能提振供给市场的信心,扩大普惠托育服务的市场供给。所以要落实卫健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为区域内所有托育机构提供公平可及高效的托育服务,帮助民办普惠托育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省级卫健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有效配置区域内公办与民办托育资源,鼓励高水平公办托育机构对民办托育机构开展支持服务,或与民办托育机构合作办托,帮助提升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架起托育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促成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把区域内所有托育机构作为签约服务对象,开展婴幼儿健康管理服务。把婴幼儿健康档案建立、预防接种、膳食营养分析、成长发育监测作为固定上门指导业务,为托育机构提供普遍性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面向区域内所有托育从业人员定期提供医护知识、教育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定期培训,提高托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注: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服务性托育机构服务可及性与适配路径研究”成果。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6发展民办普惠托育服务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 石猛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