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春霞 发自北京 近年来,婚介的市场服务需求逐渐旺盛,但也滋生一些违法犯罪乱象。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办案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个别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一些婚恋网站甚至成为犯罪引流媒介,亟待治理和规范。
目前我国婚介机构采取注册成立模式,无前置性审查,对婚介服务人员从业资质虽有推荐性国家标准但无强制性要求。实践中,一些婚介机构打着“正规资质婚介所”“职业媒人”名义实施诈骗。
检察机关办理的王某某等5人诈骗案中,王某某等人强调其婚介所是正规公司、相亲全程有录像记录等,多次将已婚女子介绍给顾客,以口头承诺、签订协议书等形式,获取被害人信任,诱导6名被害人支付礼金和介绍费89万元。
一些电信诈骗、投资诈骗等犯罪团伙通过婚恋网站物色犯罪目标,将被害人引流至其他网站或App,诱骗被害人不断充值转账、诈骗其钱财。在检察机关办理的陈某某等人诈骗案中,陈某某等人在相亲交友类社交平台假扮成功男士,诱骗其在诈骗公司控制的赌博网站赌博,通过后台控制,骗取26名被害人847万余元。
检察机关提醒,健康的婚介服务市场环境需要监管部门、婚介机构和消费者共同营造。婚介机构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提供优质婚介服务。广大群众需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婚恋观,理性选择婚介机构,增强防范意识,如发现婚介机构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