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不断提升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质效

“家事解铃人”激活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感谢妇联,让他们小夫妻俩终于和好了,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成某夫妇及双方母亲推开了山东省桓台县妇联办公室的门,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满怀感激地说。

  原来,就在几天前,成某夫妻闹离婚,来到桓台县妇联婚姻调解室,男方受不了女方一闹脾气就摔东西,便提出离婚,而女方哭着不愿意。调解员魏玉杰了解情况后,分别对双方细致劝说,引导双方换位思考。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悉心调解,男方明白了女方对家庭的辛苦付出,女方也愿意配合控制情绪,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美好和解一幕幕,爱意温情暖人心。这样的温暖场景在山东各地时常上演。

  近年来,山东省各级妇联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大局,发挥组织优势,积极融入多元解纷工作格局,持续打造“幸福护航”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风险隐患排查,及时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以家庭“小和谐”筑牢社会“大平安”,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着眼关口前置,让纠纷化于萌芽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济宁市汶上县372个村(社区)妇联主席每人都有一个“红账本”——基层妇联组织维权工作台账,里面详细记录了本村(社区)妇女儿童重点群体和家庭,以及帮扶走访情况。

  对于妇女群众急难愁盼的每一件“小事”,妇联主席们通过“红账本”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了然于心。她们倾听妇女群众呼声,解决急难愁盼,为她们牵线搭桥、提供发展机会,用实际行动温暖民心,切实将“娘家人”的关爱和温暖送到广大妇女群众身边。

  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石蜡社区妇联还探索出邻里帮“小信箱”、和谐“小圆桌”、家风“小课堂”、共育“小清单”、幸福“小微业”的“五个小”工作模式,将606户人员全部纳入“四色”档案管理,划分出社区老户、社会矫正人员、租赁户、困境人员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石蜡社区一半以上的楼长是女性,40个单元长全部为女性,她们热心细致,常年开展上门问候、政策宣传、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关爱帮扶等工作,以柔性治理激活了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像这样由妇联组织担主力、妇女唱主角的基层治理形式成为基层纠纷隐患排查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妇联干部成为妇女群众的“家事解铃人”。

  据了解,山东省妇联已接续开展三轮婚姻家庭纠纷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妇联执委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结合政策宣讲、活动宣传、网格员“敲门行动”等,定期入户走访,动态了解重点人群和家庭最新情况,及时“对症下药”,推动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由被动受理、事后调处向主动预防、动态研判和事前预警转变。

  着眼借势借力,融入多元解纷

  “你好,这里是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电话铃声响起,值班律师马上为来电者提供热情服务。

  在济南市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这样的电话每天都不间断,值班律师耐心地为对方梳理在婚姻家庭纠纷中遇到的涉及财产分割、赡养继承、家庭暴力等方方面面的法律权利义务问题,让妇女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近在身边的法律服务。

  提供法律咨询只是该中心的一项基本业务。济南市妇联创新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婚调+”模式,为来电来访者提供“婚调+心理疏导”“婚调+家庭教育”“婚调+公证服务”“调解+法律援助”“婚调+跟踪回访”“婚调+普法宣传”等服务,实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闭环式办理、全流程管理。

  “一站式”服务,不仅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便捷全面的维权服务,更是妇联组织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的有力举措。

  山东省各级妇联不断优化提升“组织嵌入、工作融入、力量加入”的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模式,随着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省妇联推动将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省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指导各级妇联将12338中心建设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同步推进、能驻尽驻,利用“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闭环。

  着眼品牌效应,聚合化解力量

  在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大棠树村,张婶和儿媳李梅因育儿观念产生严重分歧,婆媳关系紧张到了分家断亲的程度。关键时刻,“蒜大姐”婚调服务队志愿者李秀芝主动介入,多次上门走访,用唠家常的方式拉近与婆媳俩的距离,站在双方角度耐心分析,最终成功化解矛盾,让家庭重归和睦。

  金乡县深挖本地特色,将妇联工作与基层网格深度融合,选拔出生活阅历丰富、有调解经验的本地妇女群众,经过专业培训后聘任为“蒜大姐”,组建起2800余人的基层调解队伍,打造了极具亲和力的“蒜大姐”婚调服务品牌。如今,“蒜大姐”已成为金乡基层矛盾调解的“金字招牌”,让当地妇联真正成为妇女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品牌是一种文化,凝聚了社会各界助力婚姻家庭建设的美好祝愿,更是一种承诺,饱含着妇联组织对广大妇女群众特别是权益受侵害妇女群众的倾心维护。山东省妇联全力打造“幸福护航”婚调服务品牌,各地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大嫂调解”“小荷调解”“福润万家”等系列婚调服务品牌矩阵,不仅让妇女群众能找到妇联组织、得到及时帮助,而且成为党委、政府服务广大群众、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得力助手。

  据山东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孙丰华介绍,山东各级妇联积极探索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力量,拓宽预防化解渠道的新路径,不断提高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目前,全省已建婚调工作站(室)4.3万个,致力于帮助妇女和家庭解决“身边事”“揪心事”,建起矛盾纠纷的“缓冲带”。

中国妇女报要闻 1“家事解铃人”激活基层平安建设新动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