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正午烈日下,位于小岗产业园的安徽小岗新锣食品有限公司中央厨房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基地仍是一派繁忙。“希望赶在今年十月建成投产。”擦擦额头上的汗珠,公司董事长刘甲浩指着眼前正拔地而起的厂房,兴奋地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小岗村里,游人正酣。当年农家景区,“大包干”签字室昏黄的油灯,映照着游客的面庞。“说凤阳,道凤阳,凤阳真是个好地方,自从改革开了放,凤阳一切新气象……”一曲凤阳花鼓新唱《凤阳歌》唱罢,台下研学游的孩子们掌声四起,台上的花鼓老艺人乐开了花。
村游客中心西南方的小韩庄,改造后的小岗村宿,又是另外一番景致。小桥流水间,梨树、桃树掩映,保留了老房子的格局和外部肌理的10栋民宿院落,颇具青砖之美、古韵悠悠,恰似《桃花源记》中的说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我们始终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万元。希望的田野正迸发新的发展活力。”凤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语调铿锵。
锚定改革,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4月17日~18日,记者跟随“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采访团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只见小岗村蓝莓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一颗颗饱满多汁的蓝莓聚拢在枝头,宛若一丛丛蓝宝石。采摘工人穿梭其间,甜蜜的果实即将从田间地头“走上”百姓餐桌。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占地70亩,18个标准化大棚全部实现温控管理,可年产蓝莓50吨左右,蓝莓品种包括西班牙42、L11等,大果型、甜度高,年产值可达400多万元。采摘期每天用工50人,常年稳定带动30名村民就业增收。通过“线上旗舰店+游客采摘+商贩收购”立体销售网,产品供不应求。
近年来,小岗村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在完成5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继续开展专用稻米新品种选育之外,凯盛浩丰、垚鑫甲鱼、小岗蓝莓、匠心葡萄等特色种养项目也蓬勃发展。
“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我们积极引导乡村产业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另一方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现一产强、二产旺、三产兴。”李锦柱说。
如今的小岗产业园内,盼盼食品、蒸谷米、谷优美等企业产值逐步提升,高科种业、新锣食品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与江南大学金征宇院士团队共建的小岗健康食品研究院,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小岗村文旅也形成了三个片区,即涵盖“当年农家”在内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包含自驾营地、草坪露营、篝火烧烤、果蔬采摘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以国家级研学基地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游乐区。
去年,小岗村景区被联合国旅游组织授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荣誉称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5亿元。
聚焦振兴,打造和美乡村样板
行走在小岗村,交通便捷、道路开阔、村庄整洁、风景如画、基础设施不断提升。
“如今的小岗,跟40多年前我们按下红手印、搞‘大包干’时相比,早已是天壤之别。”友谊大道旁的“金昌食府”小院里,“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正在给游客讲改革的故事、小岗村的变化。
这些年,随着小岗村旅游业越来越兴旺,村里的农家乐和各种店铺越开越多,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金昌食府”也已经从最初的4张桌子扩展到如今最多可容纳30桌,年净收入20多万元。
村庄核心区的“当年农家”,已经从过去的一间茅草屋,扩展为占地161亩,集签字室、当年小岗24户场景再现、凤阳花鼓表演、凤画剪纸非遗展示、农趣体验园等于一体的综合景区,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巨大变化。
田野深处,正在扩建中的小岗村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基地,2019年已正式接待研学游团队,以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进程为主线,以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乡村民俗、忆苦思甜、应急救援、户外拓展等活动为辅助,推出了“探寻红色小岗、致敬改革先锋”系列主题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这些年,村里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吸纳老党员、老村干等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美德银行”持续激发乡风文明新风尚,全年累计减办各类宴席120余场次。通过评选好婆媳、美德少年、文明新风户,弘扬了小岗正能量。“数字小岗”智慧乡村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小岗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接续奋斗,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全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努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小岗样板。”李锦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