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 刘慧芳 朱晓红
“找到了!其他几份签证的同一位置也有几条像这样形态的荧光纤维。”凌晨2点,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地下三层的西九龙边检站证研室里,经过数小时的排查比对,民警王琛和同事们锁定细微异常,“基本可以确定,这5份刚果签证都是伪假。”
这起全国首例伪假刚果共和国签证案的破获,源于深圳边检总站西九龙边检站证件研究组对细节的“死磕”。
这支由5名女警组成的证研团队,专门负责口岸出入境证件研究工作。每年采集、鉴别6000余本世界各国的出入境证件,3年来累计查获涉嫌伪假证件200余本,团队成员主导研发的检测仪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在方寸天地间展示出巾帼“她智慧”。
与时间赛跑
节奏快、强度大,是西九龙边检站证件研究组这支巾帼团队的工作常态。
西九龙站是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连接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最高日客流量达13.6万人次,外籍客流占深港口岸通关总量的1/5。
“最忙的时候,七八本证件同时排队等鉴定是常有的事。”王琛感慨道,为了不耽误旅客的行程,证研组的女警每天都在同时间赛跑,“每个证件有数十项防伪技术,一些发达国家护照的防伪标识更多,我们都要逐一比对甄别,漏掉一个就会存在风险隐患。”
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西九龙站口岸再度迎来外籍旅客客流高峰。
据悉,2024年展会期间,女警们在口岸入境大厅连续蹲守了一个星期,收集更新了近50份有效证件和签证样本,该站的证件样本数据库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也由此突破150个,为一线查验提供了更翔实的比对依据。
坐好“冷板凳”
“现场蹲守能收集更全面的信息,每发现一个新的防伪点,就是给国门又加了一道‘安全锁’。”“90后”民警王若冰是这支队伍里的“新人”,她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把近三年全国各口岸查获的伪假案例分类整理,被她翻烂的证研教材里夹着百余张自制对比表。
在这位“90后”姑娘的成长档案里,有她从“2小时完成单本证件采集”到“15分钟出具鉴定报告”的蜕变。如今,她独立制作的《前台快速查验12法》,已成为一线民警的“口袋指南”。
“证研是‘坐冷板凳’的活儿,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与钻研劲头。”扎根证研领域24年的曹瑜璇是公安部专家级证研人员,也是王若冰的入门师傅,多次参与移民管理局证件鉴别教材编写、业务培训等工作。在她随身携带的教案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工作以来查获到的伪假证件鉴别要点,是证研民警视若珍宝的“案例宝典库”。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证件研究组女警们用耐心与执着在证研领域深耕细作,正是这份“坐好冷板凳”的精神,让她们在方寸证件间探寻真相,在国门一线守护安宁。
勇攀“新高峰”
“现在把波长调至254纳米,看荧光反应和刚才365纳米下有什么不同。”曹瑜璇拿着近期口岸查获的变造护照,为旅检执勤队的民警进行业务培训,这也是证件研究组女警们的日常工作之一。
“犯罪团伙的造假手段持续迭代升级,身为执法者,我们必须跑得比他们更快。” 曹瑜璇言辞坚定地说道,“唯有持续学习、精进技能,才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他们的破绽。”
2024年,这支证研团队累计鉴别证件800余份,采集样本550份,发表研究文章140篇,研究查验成果在全国移民管理系统名列前茅,为全国各边检站证件鉴别提供及时的资料支撑和专业参考。
清晨,西九龙边检站证研室的灯光依然明亮,这群默默坚守在大地深处的“娘子军”,在方寸之间练就精微功夫,构筑起守护国门的“智慧防线”,绽放国门卫士的无悔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