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将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高舒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高舒帆 发自北京 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李剑表示,将持续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和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有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53万件(其中一审47.99万件),审结54万余件(其中一审49.41万件),结案数、审限内结案率平稳上升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李健表示,人民法院主要从四方面举措着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强化制度供给。2025年1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25条98项政策举措,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系统性的司法指引。此外,最高法先后制定药品专利链接、植物新品种保护司法解释,出台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见,推动构建涉及医药、种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体系。

  坚持严格保护。法院充分发挥发明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审理优势,积极运用诉讼保全、惩罚性赔偿等救济手段,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不断完善高新技术成果和新业态新模式司法裁判规则。

  做实定分止争。法院合理认定技术成果开发、转让、许可等环节形成的利益分配及责任承担,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法确定科技成果权益归属,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运用。在保护企业技术秘密的同时,保障科技人员择业自由和后续创新。

  坚持利益平衡。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准确把握私权保护与公益保护、促进创新与维护公平竞争的关系,准确把握保护知识产权与防止权利滥用、支持行使知识产权与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之间的法律界限。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最高法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高舒帆2025-04-22 2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