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奋进 在知识产权领域书写正义华章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女法官的守正之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刘欣蕾

    谢甄珂

    芮松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当下,从芯片研发到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数字经济,每一项技术突破的背后,都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的“护航”。而每一项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都离不开司法对知识产权的 “硬核守护”。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女法官们。她们在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创新实践,执着坚守,为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倾注智慧与力量。

  勇立潮头 积极探索创新

  芮松艳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的法官,从该院2014年成立之时,她就来到了这里。身处我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芮松艳可以接触到国内最前沿、最热门的一手案件资源。她醉心审判实务,主审了一系列紧跟时代热点的案件,如首例药品专利链接案、恩杂鲁胺专利无效案和世界之窗浏览器过滤广告不正当竞争案等。

  “这些年来案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忙碌了。”芮松艳说,从发现典型案件到认真研究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再到交出一份说理透彻的判决文书,考验的是法官的洞察力、严谨细致的分析判断力以及对案件的责任心。芮松艳就是在丰富的案海中磨炼出来的资深法官。

  7年前一次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庭审,让芮松艳印象深刻。华为和三星两家公司在庭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双方的技术专家、经济学家和商务谈判都会出庭,有中国人、外国人、证人等,很多专业的名词需要去弄懂。”那时,芮松艳持续了一个月才理出头绪,完成审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包括涉案专利在内的一揽子专利纠纷的全球和解。“虽然辛苦,但把复杂事情讲清楚让我感觉很快乐。”芮松艳笑着说,“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案子,进展比那时快多了。”

  随着科技和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了数据专班,专门审理涉数据知识产权案件并开展调研,审判第四庭的庭长谢甄珂主负责该专班。她带领专班审理了首例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效力案,未经许可直接使用他人训练模型的结构与参数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经营者集中行政垄断“第一案”等。

  “这些案件的推进都有一定难度,比如在关于人工智能的案件中,我们需要理解大模型背后的技术逻辑,需要明白它如何实现相应功能,了解这个大模型的训练方式、模型结构、参数设置等技术问题在法律上的意义,只有理解技术的逻辑,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法律判断。”谢甄珂说,知识产权法官要时时面对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但在面对新挑战时,她会感到兴奋,案件妥善审结后,当事人、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也会激励她继续前行。

  刘欣蕾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四庭法官。她介绍,该院建院时案件量8000~9000件,近三年最高收案量达2.7万件,目前稳定在2.3万~2.4万件。“案件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历程。如今新问题和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案件复杂程度的增加,对法官的挑战也在加大。”刘欣蕾说。

  为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为创新主体带来高质量、实质化、创新性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展了“法护创新”巡回审判活动,刘欣蕾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深入北京科技园区和企业调研,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倾听需求,为他们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一些初创企业,我们帮助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知识,找到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 刘欣蕾说,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与各科技园区合作设立巡回审判庭或法官工作站,法官与企业近距离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权益保护指导。

  初心如磐 诠释司法担当

  虽然工作繁杂辛苦,女法官们却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这份坚持源于她们对公平正义的信仰。

  刘欣蕾说:“在工作中,我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和审判机制的完善共同成长。审判中坚守正义,一次次做出令公众信服的判决,让我获得了强烈的成就感。”

  “不断学习”是法官们常常提及的字眼儿。“如果不坚持学习、不研究问题,就无法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审理案件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调研,遇到难懂的技术时,技术调查官会帮助我们理解,从而进行法律判断。”刘欣蕾说,面对案件量大、工作强度高的挑战,她常常加班加点。孩子上课外班时,她也会在门口捧着电脑撰写判决。

  国家药品专利制度实施后,刘欣蕾审结了首例仿制药企业提起诉讼的药品专利链接案件。“在这件侵权案件中,有很多审判规则是空白的。药品专利领域非常特殊,涉及人民群众获得药品的需求,我们最终依法作出了公平的裁判。”

  “公平正义是每一位法官最深刻的底色和价值所在,只有基于此,才能做好每个个案的判断,不被案件纷繁的表象所迷惑。”在刘欣蕾看来,一份合格的判决,必须做到讲道理且公平,这也是每一位法官都会追求并坚持的。

  在芮松艳看来,这份工作让她成长颇多:“虽然辛苦,但足够有趣,工作中遇到一些不懂的案子,通过不断琢磨、思考就能逐渐明白。”

  兴趣是芮松艳不断钻研的动力,她说:“如果把案件审理当作一场揭开谜底的游戏,那么一直保持对案件的兴趣则会促使你层层剖析,揭开专利纠纷背后的法律问题,解开一环一扣的谜底。”

  谢甄珂认为,未来的知识产权法官要能准确把握法律规定的内涵和立法本意,能够综合考虑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还要拥有国际视野,具有遵循国际规则,创设国际规则的能力。“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侵权形态日益复杂,我们经常会面对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下更为隐蔽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问题。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时刻把握平衡度,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之间找准平衡点。”谢甄珂说。

  “我们要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追寻立法本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符合社会公众良知。这份工作促使我学会在压力下思考,跟随时代,在全面掌握国家政策、产业布局、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判决。”对于谢甄珂而言,坚守正义的理念早已融入她的血液。

  砥砺前行 共绘美好蓝图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女法官们满怀期待,有着清晰的目标与规划。

  “我将与时代同步前进,继续探索法律进步和技术发展,将符合社会良知、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永远的目标。”谢甄珂说,回顾工作经历,她涉足了商事、民事和知识产权三个审判领域,多年来承办和参审了8000多件案件,这让她倍感荣幸。

  纵观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从学习、追赶,到如今的进步、引领,谢甄珂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未来有着深切期待,希望从三方面着力,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一是立体化保护,整合司法、行政、调解仲裁、权利人及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二是精准化保护,应对隐蔽复杂的新型侵权,准确适用法律,综合考量侵权获利、创新价值等因素确定赔偿,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成果的保护;三是国际化保护,以国际视野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发挥职能,提升国际影响力。

  “过去20多年,案件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以前,著作权案例多涉及视频分享网站,但通过审理此类案件树立规则后,版权意识的增强让这类案子越来越少。”芮松艳认为,经济形态或者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在案件中反映,当确定了规则后,又会对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

  刘欣蕾期待数字化科技的进步能够为公正司法带来更多助力,更期待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能有更大发展,在国际上输出高质量知识产权司法成果,提升中国知识产权司法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中国法院确立的规则被世界尊重。

  从勇立潮头的创新实践,到初心如磐的司法坚守,再到对未来蓝图的精心擘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女法官们用智慧与担当,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中国妇女报视点深度 4矢志奋进 在知识产权领域书写正义华章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2025-04-25 2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