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打造“妇女微家”邻里互助平台

“娘家人”聚力解民困 凝心更暖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周韵 尹翔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周韵 尹翔

  春日午后,阳光洒满春晞苑小区。“妇女微家”成员彭明英正在来回巡查,并不时与居民轻声交谈,及时收集他们近期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张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期早晚温差大,你要注意保暖哦。”“妇女微家”成员孔凡容来到90岁独居老人张术兰的家中看望。说话间,她将代买的鸡蛋、牛奶等生活用品放到房间一角,然后整理衣物、擦拭家具、收拾厨房、清理垃圾……

  而在“妇女微家”服务站,微家家长周晓燕通过耐心调解,妥善解决了一起邻里矛盾。如今,从矛盾调解到证件代办,从政策咨询到生活帮扶,这个由12名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妇女微家”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娘家人”。

  春晞苑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2023年,该小区虽然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但仍面临适老化设施不足、公共空间利用率低等短板。小区153位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有48人,占比超三成;70岁以上老人37人,接近1/4。高龄老人居家照护需求多,而社区能调配的人力、物力资源却十分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面对这些难题,该如何破局?去年8月,在四川德阳绵竹市妇联指导下,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在春晞苑小区打造了全市首个“妇女微家”。通过“妇女+网格员+志愿者”协作,秉持“邻里守望、互助共治”理念,发动居民互帮互助。大家一起宣传政策、调解纠纷、帮扶困难户,还组织文化活动。用贴心服务拉近邻里关系,让基层治理更精细,把小区建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孔凡容今年已有72岁,精神矍铄。自小区“妇女微家”成立后,她便主动加入,并积极带领微家成员与小区内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妇女微家’的成员们经常来看我,对我嘘寒问暖,帮我做家务都是常事。她们待我就如亲人一般,我特别感动。”对于微家成员的关心帮助,张术兰感念在心。

  “妇女微家”建立后,仿古街社区以此为依托,借鉴先进经验,通过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高龄老人,构建“以老助老”的互助养老新模式,来缓解居家养老难题。“我们将继续用好‘妇女微家’平台,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构筑覆盖面更广的互助模式,有效延伸工作触角,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仿古街社区党委书记何琳说。

  “作为微家成员,我们必须靠前服务,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才能更快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彭明英说,“妇女微家”建立后,通过对居民细致入微的服务,获得了居民的信任,“居民有困难,有意见,愿意和我们说。”

  “有事找微家、活动在微家、心聚在微家”。近年来,绵竹市妇联秉承这一理念,已在全市建立36个“妇女微家”,构建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稳定格局,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贴心、暖心、安心的实在服务。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娘家人”聚力解民困 凝心更暖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 周韵 尹翔2025-04-26 2 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