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武城实施“党建引领、平台筑基、服务增效”三大工程

用家风“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妇联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平台筑基、服务增效”三大工程,从党员带头到全民参与,从文化浸润到实践转化,用家风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让家风建设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暮色降临,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镇白庄村家风广场的热闹才刚刚开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着好婆婆、好媳妇分享婆媳相处的暖心故事,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

  武城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县妇联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平台筑基、服务增效”三大工程,让家风建设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目前,全县7个镇全部评为省级文明镇,涌现出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10个,人居环境整治省级卫生村实现全覆盖,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的村占比过半。

  家风领航,激活基层治理“红色细胞”

  周六一大早,武城县南北官庄村的党员姜丽丽已经带着11岁的儿子整理完庭院,开始清扫门前的街道了,她的行动感染了不少邻居。

  “以前大家总觉得村里环境差是公家的事,现在看着丽丽一家带头,我们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观。”邻居张大姐说。村民的变化是武城县家风建设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的结果。2022年以来,武城县妇联将家风微课堂嵌入主题党日,3年来全县400余个党支部开展活动1.4万场,家风故事宣讲、家风家训征集、书画摄影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了党员展示家风、引领风尚的舞台。

  像姜丽丽这样被好家风“激活”的党员不在少数,他们又成为“一圈一链”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一圈”是依托网格化治理搭建“支部党员+妇联执委+家庭典型+乡亲邻里”的“家风互助圈”;“一链”是依托“红色业委会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联动的“家风治理链”。

  在“一圈一链”中,通过支部领路、党员带头,引导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典型成为移风易俗宣传员、环境整治服务员、邻里纠纷调解员,让基层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双线并行,编织家风文化“立体网络”

  一走进老城镇大赵庄村的家风学堂,“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在这里,除了可以到村史馆进行家风研学,还能参加每个周末举办的“家风故事会”。

  “以前觉得家风是大道理,现在听这些身边事,才知道好家风就在身边。”带着孙子来听故事的李奶奶感慨道。目前,全县依托村史馆、家风广场、家风长廊、家风驿站等线下家风宣传阵地共有40余个,一场场融入“土元素”、具有“故乡情”的宣讲活动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武城县妇女联合会”公众号中,“幸福‘家’油站”成了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家庭教育专家录制的亲子沟通课程,让不少家长直呼“原来教育孩子也需要讲技巧”。线上平台发起的“我家的传家宝”“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收到了100多件老物件的照片和背后故事,其中有锈迹斑斑的军功章,也有手抄的家训族谱,字里行间满是家风传承的温度。

  家风故事双线宣传、家庭生活双线展示、家风文明双线讨论……实体阵地和新媒体平台的“双线并行”正不断织密家风传播“立体网络”。

  创新驱动,点燃全民参与“燎原之火”

  “我家这个季度积了20分,能换袋洗衣粉!”郝王庄西李古寺村村民王大姐拿着积分卡,笑得合不拢嘴。自从村里推行“全员家庭积分制”以来,她每天早起打扫公共区域,还主动帮邻居照顾老人。

  “以前大家自扫门前雪,现在都抢着做好事,连小孩子都知道捡垃圾能换积分。”村支书指着积分册介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家每户的“贡献值”。今年以来,村里每家每户的门口都多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通过扫码,一家人每个季度得分情况一目了然。积分公开透明,村民们总爱凑在一起,用手机扫码查看邻里积分,你追我赶的氛围愈发浓厚。

  “美德信用+”机制的实施进一步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武城县以村(社区)为单位,设立了“美德信用积分超市”,联动周边商户组建“公益商圈联盟”,将便民商铺纳入积分兑换体系,形成“积分兑换+促进消费”的良性循环。村民积攒的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可在联盟商户享受消费折扣。为发挥引领作用,不少村庄还设立了“美德信用岗”,由党员、巾帼志愿者、热心村民组成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惠民服务。

  从党员带头到全民参与,从文化浸润到实践转化,武城县妇联用家风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的“千条线”。武城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城县妇联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贡献更多巾帼力量。”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用家风“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2025-04-26 2 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