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枣园社区聚力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微改造”带来“大幸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洛阳市妇联举办三八节“大手拉小手”亲子体验活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行走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红山街道枣园社区的街道上,一条干净宽敞的柏油路尤其醒目,它一头连接着通往市区的道路,另一头连接着枣园社区乡里中心,道路两侧有小型儿童游乐场、篮球场,还有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落。

  自洛阳市成功入选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后,洛阳市妇联坚持儿童优先发展理念,突出“儿童视角”,与多部门通力合作,积极营造儿童友好浓厚氛围,重点围绕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五个友好”,积极探索,精心擘画洛阳市儿童友好城市美好蓝图。

  在洛阳市儿童友好建设蓝图下,近两年,枣园社区修建、新建儿童游乐场所6处,每逢周末及节假日,孩子们欢声笑语的身影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洛阳市妇联和西工区妇联的精心指导下,红山街道枣园社区坚持“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理念,从空间、文化、服务、制度、关爱五个方面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社”彩纷呈焕新篇

  “我们着力打造公共空间适儿化,目的就是想形成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服务儿童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让乡村社区的儿童与城市社区的儿童一样,享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内心不自卑、不胆怯,眼里有光,心里有梦。”枣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郭晓培说。

  自2023年8月该社区乡里中心建设装修开始,枣园社区率先将打造儿童友好社区理念植入社区空间规划,搭建多功能综合体。根据家长和儿童的需求建议,设置图书馆、幼儿成长驿站、晓丽儿童画室、小提琴手工坊、四点半课堂、泥客手工坊等多个儿童友好区块,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娱乐环境。

  “我现在学会拉小提琴了,还会自己制作陶瓷碗,班上的同学都很羡慕我。”正在社区玩耍的小朋友自豪地说。

  除了室内儿童娱乐活动场所外,枣园社区还打造了户外农业研学基地(静院),基地内设置儿童友好主题长廊、儿童游乐区,形成了多元化的游乐场地和综合活动空间。研学内容包含农业大棚、户外帐篷课堂和一米菜园,通过农耕和采摘体验,将孩子们的课堂搬进大自然。半年来,接待研学儿童5000余人次。

  枣园社区为了让辖区儿童和家长们拥有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抚慰的课余生活,以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工和志愿者为老师,通过“集中托管+个性化课程”,为孩子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三课堂”。2024年暑假期间,社区精心举办暑期托管班,为社区儿童提供作业辅导服务,组织儿童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红色书籍,开设绘画、书法、兴趣拓展、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校园欺凌、防溺水等多彩微课堂,点亮了社区儿童的暑假生活,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孩子们放假了,可我们家长还要上班,把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放在老人身边又担心抱着电子产品不放手,多亏咱社区开展的暑托班,环境好、老师负责、学习内容广泛,不仅让孩子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律,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枣园社区的居民对暑托班的开展连连称赞。

  社区对困境儿童也给予同样的关爱。在“六一”、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市、区两级妇联联合枣园社区、辖区爱心企业看望社区困境儿童,为困境儿童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微心愿”爱心物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

  枣园社区坚持立德树人,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通过亲子阅读、亲子手工、亲子运动等亲子活动,指导家长加强亲子交流,注重亲子陪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与学校紧密协作,构建家校社协同育儿新路径。立足儿童需要,打造“儿童友好”环境,做到“每一面墙都有故事,每一处空间都能成为生动的课堂”,让幼儿的自然天性得以释放、能力得以发展。

  “培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需要家庭、学校、社区携手,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区会凝心聚力,把枣园建设成一个幸福共同体,让儿童站在社区的中央,让温暖、亲情、友爱的社区成为儿童成长的温馨港湾。”郭晓培说道。

  “童”心协力打造“温暖共同体”

  “夏天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想玩水,但是老师教过不能去河边,社区的阿姨叔叔们就帮我们组织了水枪大战,我们可开心了。”社区的小朋友们手舞足蹈地说。

  枣园社区持续以“童言童语议社区发展”为主题,组织健全“儿童议事会”,积极引导“儿童议事会”参与建言献策,让“儿童友好”理念与行动相得益彰。社区新建的儿童游乐场、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场地,开展的水枪大战、“旧物‘爱’循环 跳蚤市场”等特色活动都是孩子们提出的建议。

  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的视角出发,到多元公共空间的全域适配;从“第三课堂”的赋能成长,到“儿童议事会”的共治参与,枣园社区以“空间友好”筑基、“服务友好”聚力、“制度友好”破题,探索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路径。

  枣园社区的儿童友好实践,也是洛阳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洛阳市秉持儿童优先理念,通过政策、资源、儿童参与“三位一体”模式,将儿童权益嵌入社区肌理,更彰显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枣园经验表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绝非简单的设施堆砌,而是以儿童成长规律为导向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当社区成为滋养童年的“温暖共同体”,当儿童的笑声成为城市最美的和声,洛阳正以先行者的姿态,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书写“从理念到实景”的鲜活注脚。

中国妇女报基层中国 8“微改造”带来“大幸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2025-05-09 2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