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熙爽
他在山上,长白山南麓无人区,为了祖国的万家灯火站岗巡逻;她在山下,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锦江社区,为了服务居民群众每日忙碌。他们就是“闽妹子”陪“川娃子”守边关故事的主人公——相守14载的黄义、王荣香夫妇。
以山为证,长相守,到白头;以国为先,同戍边,护界安。黄义、王荣香用无怨无悔的付出,书写护国戍边的感人故事;用十数年如一日的坚守,诉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
“你不能伴我左右,我就随你守边疆”
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长白山边境管理支队横山边境检查站(以下简称横山边检站)辖区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海拔落差近1500米,一年中有9个月被大雪覆盖,历史极端气温低至-45℃。如此复杂的自然环境对横山边检站政治教导员黄义而言,却“只道是寻常”。2005年,怀揣戎装梦的黄义从家乡四川赶赴长白山边境,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偏远艰苦的边境一线。
2011年,黄义与“闽妹子”王荣香结婚。最初,王荣香生活在四川成都,2015年,她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与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长白山安家。王荣香说:“婆婆常说,自己的一辈子都在‘等’,上半生等丈夫,下半生等儿子。我不想等,更不想放弃黄义,所以早早下定决心——你不能伴我左右,我就随你守边疆。”
黄义工作的地方是无人区,王荣香只能住在距离丈夫一百多公里的山下。夫妻俩每月只能见到一两次,有时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面。尽管困难重重,夫妻二人却从不互相埋怨,始终团结一心。“没有国哪有家,戍边是沉甸甸的责任。”王荣香说,他们结婚时就商量好了,要“先国后家”,要“舍小家,顾大家”。
2023年,黄义的父母首次来到吉林。看到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的工作环境,看到戍边队员们在及膝草丛中“蹚”出来的巡逻路,当过兵的父亲搂着黄义的肩膀说:“儿子,你能在祖国边境一守就是20年,爸妈为你骄傲,为你点赞!”
“不是我们为边境献青春,是边境点亮了我们的青春”
某个深夜,执勤的黄义接到电话得知,一辆轿车在雪地中翻车,车里有人被困。由于积雪过膝,开车救援可能滑坡,黄义当即带领救援队徒步赶往事发地。在近-40℃的低温中,黄义和同事用铁锹一点点将车轱辘挖出来,救出受困群众,并将外衣披到一名老人身上,背着他艰难地返回单位。当晚,3名受困群众成功脱险,黄义却因冻伤引发肺炎,高烧近40℃。
这次救援只是黄义帮扶群众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黄义累计救助79人,其中,极端天气下挽救面临生命危险的群众9人。
山上,黄义守护国门、救助群众;山下,王荣香值守社区、为民服务。夫妻俩将驻地群众视为亲人,成立“夫妻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帮助大家排忧解难。2019年至今,两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案件59宗,涉及金额69.2万元。
此外,他们还关心困境学生,牵头协调社会爱心人士、学校、医院等各方力量,制定困难儿童关爱帮扶长期规划,在社区举办寒暑假公益班志愿服务,累计帮助辖区12名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梦,帮助7人成功考上大学。
20年的戍边岁月中,黄义曾有3次机会离开边境、返回家乡,但每一次都被他和妻子坚定拒绝。他说:“战斗在边境,生活在边境,守边的责任已经铸入血脉。只要国门尚需守卫,我就是边境线上最忠诚的‘界桩’,选择守边,此生无悔。”
“我们这个小家会一直坚守在边境一线,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与家人的嘱托。”黄义说,“不是我们为边境献青春,是边境点亮了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