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霍邱积极实施共建共调共商共训共助的“五共”服务体系

聚多方合力 奏响妇儿维权“和谐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 王兴远

  近年来,安徽省霍邱县妇联以“1+3+N”维权工作体系为“针”,以部门联动、法治护航为“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去年共开展法律培训5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全年调解家事纠纷326起,为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89次,帮扶困境儿童217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 王兴远

  今年元旦后首个工作日,安徽省霍邱县妇联迎来了一对特殊访客。朱女士带着12岁的儿子,手捧着鲜花和一面写着“妇联维权护安宁,真情助困暖人心”的锦旗,向工作人员深深鞠躬。

  “这是群众的肯定,更是工作的动力。”县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霍邱县妇联以“1+3+N”维权工作体系为“针”,以部门联动、法治护航为“线”,通过高位统筹等一系列举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面锦旗背后的多方协同

  去年11月,县妇联工作人员在一次网络巡查中注意到一条令人揪心的网络短视频,画面中,一个满脸稚气的男孩哽咽着说:“我和妈妈被逼到走投无路了,向全国网友求助……”原来,12岁的小浩(化名)和母亲朱女士,正遭受朱女士前夫一家持续一年多的骚扰与威胁。

  回忆起那段黑暗的日子,朱女士仍心有余悸。离婚后,前夫一家为争夺约定赠与孩子的房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联合债权人提起诉讼,企图撤销当初的房产赠与协议。

  县妇联得知后立即联动县法院启动“妇女儿童权益维护暨家事调解工作站”职能,开启“五共”服务体系。

  “五共”即多部门共建、共调、共商、共训、共助,让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不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和谐曲”。近年来,霍邱县委政法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县域治理考核,县妇联与公安、法院共建27个基层维权站和7个家事调解站,全县4000余名妇联执委接受“法律明白人”培训,多方联动形成了“1+3+N”维权工作体系。

  去年年底,朱女士胜诉。“接到判决书后,我喜极而泣,第一时间就想给县妇联送面锦旗。”朱女士说。

  处置速度彰显法治力度

  去年4月24日上午,霍邱县某村村委会气氛凝重。县法院法官联合派出所民警、妇联干部向村民张某宣读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民事裁定书,严肃告知张某违反保护令的法律后果。这个曾多次对妻子挥拳的男人第一次低下了头。

  申请人李某通过妇联帮助,在起诉离婚的同时成功申请到保护令。“从受理到发出仅用1天,多部门联合送达仅用48小时。”霍邱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高效得益于该县的“派出所接警—法庭出令—妇联帮扶”处置链条。

  数据显示,2024年霍邱家暴警情处置效率提升40%,保护令签发周期缩短至平均5个工作日。

  霍邱县某乡镇派出所所长坦言,在参加全县维权联席会议的培训后,他的观念发生根本转变,会后不久便主动梳理并上报了辖区一起特殊家暴案件:施暴者为精神障碍患者。

  霍邱县立即启动多部门应急机制,由公安固定暴力证据,卫健评估精神状况,检察监督强制医疗程序,妇联安抚照顾受害妇女,最终将施暴者送医治疗。针对受害者则建立了“1+3”监护机制:亲属负责生活照料、村妇联定期探访、派出所提供安全保障。

  当民警辗转联系到受害者外省娘家人并送返后,这场跨越千里的救助终于画上了温暖句号。

  法治“种子”落地生根

  传统观念影响下,家庭暴力受害者常因情感牵绊、取证困难等因素选择沉默,使得此类案件成为司法实践中公认的难点。“如今,随着多方力量共同介入,真正实现了‘清官能断家务事’。”一位法官感慨。

  在霍邱,以反家暴为切口,一场法治启蒙运动正在“播种”。

  “我们要求每名妇联执委既是信息员又是调解员。”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共开展法律培训5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全年调解家事纠纷326起,为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89次,帮扶困境儿童217名。

  律师行业妇委会的成立,推动全县七家律所全部成立“皖美乡村法治行”工作站,巡回法庭开进田间地头,“徽姑娘”普法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暴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化作方言小品、案例漫画。

  当73岁的奶奶在法治讲堂上首次懂得“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当打工返乡的妇女们拿着维权手册讨论继承权时,这场自下而上的普法行动,已超越个案救济,正重塑乡土社会的法治肌理。

  “这里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温柔而坚韧地托举着生命的尊严。”在霍邱,一幅以法治为底、以温情为墨的维权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聚多方合力 奏响妇儿维权“和谐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 王兴远2025-05-13 2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