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邵梦瑶
一根丝线,一方绢布,千针万线绣出幸福生活的“新愿景”。近日,在浙江省宁波余姚市马渚镇,“姚江巧姐”、刺绣非遗传承人叶信娣在镜头前认真演示刺绣技艺,录制着刺绣微课。作为“静怡刺绣”工作室负责人、浙江省百名“女红巧手”之一,61岁的叶信娣将技艺化为课程,以非遗赋能共富,点亮了更多女性的增收梦。
从“指尖滑动”到“思想跃动”,“手机+微课”的创新组合让姚城女性得以在碎片化时间中汲取知识养分。自2022年启动“姚家小姐姐”微课以来,余姚市妇联以“短平快”的云端课堂为载体,会聚各行业优秀女性,推出政策解读、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多元化课程,探索新时代思想宣传教育的新路径。现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超260场,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
打造品牌矩阵,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课程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李女士说,在观看《莫让风筝飞上线》微课后才知道,放风筝要远离高压线300米,如果风筝挂在高压线上,人必须离开风筝线尾端8米以外,还要马上拨打电力公司电话。
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姚家小姐姐”微课团整合余姚三八红旗手、女法官、女企业家等80余名行业骨干,形成“1+5+X”课程体系——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纲,细分“宣讲、共富、亲子、权益、名邑”五大篇章,并吸纳基层创意,孵化出情景剧、快板说唱等“X”种特色创意,逐步覆盖文明实践、应急避险、非遗传承等多个场景,打造更具亲和力、感染力、传播力的宣讲品牌。
线下微课同样持续发力,依托巾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等,余姚市妇联持续开展巡讲宣讲、快闪读书活动,精准实现“面对面”传播、“点对点”服务。
构建“云端加油站”,“小课堂”释放“大能量”
不同于传统课程,“姚家小姐姐”微课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破时空限制,将创新理念、科学知识、专业术语等拆解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切片”。
其中,“权益篇”微课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主讲,通过案例解读、法律分析、心理辅导等形式,提供法律支持与情感疏导。
“没想到在家刷手机也能学到生活里有用的法律!”市民张女士通过“权益篇”《数份遗嘱,哪份有效》,迅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遗嘱的专业解读,并寻求到解决家庭纠纷的路径。
目前,“权益篇”已集结10余位法律专业人士,推出课程30余期,解析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妇女儿童的“硬核”后盾。
开启共富新通道,在云端课堂找到价值坐标
一堂堂微课,不仅传递知识,更催生了“她经济”新势能。女企业家、养殖女能手、编织巧姐等20余位“姚家小姐姐”,借助微课平台传授创业经验、开展优质农产品直播、分享实用技能,引领更多女性走上就业创业之路。
“以前总觉得生活只有柴米油盐,现在我的作品走进了展览馆,孩子也为我自豪。”全职妈妈倪女士说。原来,她从“共富篇”《衣襟上的中国传统——盘纽》中获得灵感,联系到余姚市妇联,从全职妈妈变为盘纽非遗手艺人。
余姚市妇联关注到,像倪女士这样的全职妈妈不在少数,随即搭建专业手艺人与全职妈妈群体的桥梁,推出免费非遗线下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成功培养30余位全职妈妈手艺人,共计帮助增收80余万元。
“我们愿做女性成长的‘云梯’,让每个‘她’都能在时代浪潮中绽放光芒。”余姚市妇联副主席鲁卓娅表示,未来,余姚市妇联将继续深化品牌内涵,让更多女性在云端课堂中找到价值坐标,为共同富裕注入澎湃“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