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取得新成就

■ 王慧 杜辉

  ·编者按·

  追求男女平等的事业是伟大的。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妇女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持续将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党对妇女事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广大妇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在各领域积极作为。如今,妇女健康与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半边天”力量尽显,在民主政治与基层治理中能动性增强,妇女权益保障体系和法治体系越发健全,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还积极投身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正不断书写属于新时代女性的华彩篇章。

  ■ 王慧 杜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妇女事业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理直气壮讲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坚持和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妇女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持续将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妇女与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根基更稳固

  新时代以来,我国保障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妇幼健康的服务网络和能力持续加强。妇女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4.5%和91.3%,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6.5%。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值得关注的是,涉及妇女健康的疾病防控成效更为显著。2023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3%,比2022年降低1.7个百分点,北京、江苏等地母婴传播率已达到较低水平。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根基持续巩固。

  妇女与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性别均衡更显著​

  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23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和小学学龄男童净入学率均为99.9%,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占比为46.9%。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占比为49.5%。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水平逐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女生733.1万人,高等职业本专科女生824.7万人。高校在校生中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均衡,2023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为2948.9万人,占在校生的49.9%。其中女研究生为196.3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50.6%。建立多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提高女性科学素质,男女两性的科学素质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妇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半边天”作用更彰显

  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就业创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各条战线展现巾帼风采。一是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为6703.8万人,占比为41.0%。她们在新平台、新方式、新领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新业态中闪闪发光,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占比55%。二是科技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达到45.8%,在航空航天、产业创新等领域撑起了“半边天”。刘洋时隔十年再上太空、王亚平两度飞天、王浩泽从造火箭到坐火箭、张润红圆梦“01”指挥员,她们用实力定义星辰大海。董明珠作为格力电器的掌舵人,凭借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创新精神,带领格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促进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妇女积极投身“家门口”的就业和创业,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美丽庭院”“零碳社区”等。涌现出高淑贞、陈望慧、黄海芬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和典型致富案例。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民主政治建设“她力量”更突出​

  妇女在不同参政群体中的占比出现积极变化,党的二十大女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和全国政协女委员占比分别为27%、26.5%和22.4%,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2023年,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57.4%、59.3%和55.0%,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正职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12.3%、16.3%和14.5%。妇女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表达对公共事务的看法,2022年,全国49.1万个村班子完成集中换届,妇女成员在村班子中占28.1%。妇女广泛参与企业决策管理,2023年,企业职工董事中女性比重为37.7%,企业职工监事中女性比重为41.9%。妇女参与社会组织的比例显著提升,2023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为42.3%,社会组织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为26.3%。

  妇女与社会保障:制度赋能“她权益”保护更兜底​

  妇女社会保障水平取得新进展。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实现人群全面覆盖、生育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增加、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全国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5亿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2亿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09亿人,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1.04亿人和1.16亿人,女性各类保险保障权益不断巩固。与此同时,国家对困难妇女的救助保护和保障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全国城市、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为每月785.9元和621.3元,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中女性1976.1万人,占比为43.6%。

  妇女与家庭建设:建设文明家庭促进社会更文明​

  妇女享有美好家庭生活,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广泛建立、男女共担家庭责任逐渐成为共识。妇女积极参与家庭文明建设,自觉树立文明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杜绝“天价彩礼”,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024年,以“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为主题的全国万人集体婚礼成功举办,有力地推进了移风易俗,弘扬了新型婚育文化。2023年各级妇联组织共表彰五好家庭3.3万户,寻找推荐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64.0万户。

  妇女与环境:全方位参与打造生态环境更优美

  妇女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妇女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不断提高。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有6.9亿女性、4.9亿家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年来,妇女积极参与推广绿色产业和生态农业,全方位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第十三届湖南省政协委员杨淑亭通过创立生态农业合作社,推广有机种植,带动500多户农户实现“生态脱贫”,成为妇女改善环境的鲜活案例。不仅如此,妇女还在城市社区开展环保宣传、参与生态治理、倡导绿色生活等,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妇女与法律:法治保障和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新时代以来,我国妇女权益的法治保障力度全面加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制度体系。首部民法典的颁行,强调了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首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内容方式和工作机制;刑法修正案、农村土地承包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有力保障了妇女各领域合法权益。2015年出台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2022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不仅明确规定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还更加突出结合妇女自身特点和妇女工作实际,强调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考虑妇女的特殊需求。全国30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将男女平等价值理念具体落实到法规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广大妇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必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一要保障妇女基本卫生医疗服务,解决妇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二要为妇女提供平等优质的教育,确保妇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三要推动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应对数字、算法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性别不公等挑战;四要积极为妇女更好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五要深入实施妇女发展纲要,提升妇女综合素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六要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使广大妇女都能享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七要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清朗传媒和网络环境,构建家庭友好工作和社会环境;八要健全完善保护妇女的法治体系和法律法规,从立法、司法、执法各环节加大妇女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让尊重妇女和性别平等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王慧为山东女子学院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教授;杜辉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讲师]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5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取得新成就 ■ 王慧 杜辉2025-05-14 2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