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赣家”巾帼家政采取菜单式技能培训。江西省妇联供图
□ 中国妇女报采访调研组
当家政行业成为惠及“一老一小”的民生工程,“慧赣家”巾帼家政,又被赋予了温情以外的第N种意义。
居住在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二村社区的徐翠华奶奶说:“她们(巾帼家政员)就是我的亲女儿。”
宜春市上高县和平路社区书记王敏玉说:“家政服务员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她们延伸了我们的工作手臂。”
23岁的养老护理员钟雨薇说:“照顾老人是一项非常有幸福感的工作。”
……
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敢为人先”早已刻进土地的脉络、融入赣水的脉动,在江西人民奔向幸福的路上化作嘹亮的冲锋号。在这其中,江西女性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她们找准赛道、精准发力,以“巾帼家政”为窗口,以柔肩担重任,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自信的力量在自我发展中创造价值。
2024年,江西省妇联正式启动《“慧赣家”江西省巾帼家政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一年来,赣鄱大地上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创业的激情,“慧赣家”这个具有江西特色的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也逐渐被叫响。
“他们的幸福,我们的目标”
“@阿姨来了彬哥,麻烦今天7:15接小糯米。”
这天一早,“慧赣家”江西省巾帼家政服务品牌成员单位——九江宇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宇成的手机响个不停:“群里都是托育中心的家长,他们的要求我们要及时回应。”
7:05,接小糯米的车已经在楼下等候,小糯米的妈妈送孩子上了车,满是感激地说:“我们平时上班时间比较紧张,很多时候来不及接送孩子,没想到他们这么贴心,连接送都帮我们做到了。”
范宇成口中的托育中心,位于九江市浔阳区人民路街道女儿街社区。据介绍,女儿街社区辖区内共有10个小区,“一老一小”照护问题突出。社区党委书记冯春秀说:“守护‘一老一小’,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社区使命。”
引入专业资源,是女儿街社区的“解题之道”。为此,社区与九江宇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启动巾帼家政服务进社区,以涵盖养老、托育等多元化的服务构建起“家门口”的温情守护网。
每天早上,90多岁的社区居民饶元娇老人都会步行到人民路街道女儿街社区活动中心,一杯茶、一条凳、一张报纸陪老人度过上午的时光;中午,旁边的幸福食堂飘起阵阵炊烟,营养丰富、干净卫生的菜色让老人的子女也十分放心。
“我是一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几年社区发展得好,对我们老人特别照顾,我每天来这里看看报纸,生活很幸福。”饶元娇老人笑着说。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女儿街社区,90岁以上的老人可在幸福食堂享受免费就餐,80岁以上的老人每半年可免费享受一次陪诊、陪护、保洁、洗衣、送餐服务。
而在“一少”方面,托育中心提供0至3岁婴幼儿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和早期教育服务,托位共有75个。“托育中心于2024年9月开园,已有近30多个婴幼儿入园,最小的宝宝仅两个月大。”范宇成翻看着手机上来自周边居民的反馈和回应,“他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用好“老居民”,找出“新办法”
4月底,一场细雨让南昌的闷热一扫而光,铁二社区的崔阿姨来到“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的理发小屋,与魏小凤熟络地打起招呼:“我想把这边的头发剪短一些,上面就不要动了。”
“好。”魏小凤拿起剪刀,两个人一边聊天,一边手上动作不停,一会儿工夫就剪好了。“以前像这种天气,我就只能收摊了。”魏小凤感慨道。崔阿姨在一旁补充说:“是呀,我们想剪头发也找不到人了。”
社区党委书记刘红菊告诉记者,铁二村社区依铁路而建,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铁路职工,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聚在一起,免不了因生活习惯产生矛盾。
“铁路职工因为工作性质经常不在家,家中老人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我们重视。”刘红菊说,“社区常住居民有2136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占了34%。”
面对老社区的老问题,刘红菊和社区工作人员没少想办法。
“能不能从妇女入手?发动她们成为巾帼志愿者?”社区妇联共有执委7人,可社区居民中有34%是妇女。“用好这支队伍!”在江西省妇联、南昌市妇联的指导下,社区“妇女之家”再添一块新牌子——“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兼具微利食堂、老年照料、家政培训、便民小屋、家政上门、幸福时光养老互助平台等多项功能,真正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
魏小凤的理发小屋,就是这时候变成了便民小屋。
“2019年社区改造的时候,我有机会可以不用再露天摆摊,在这里有了一间小屋可以给居民们理发。”被纳入“慧赣家”巾帼家政社区服务驿站后,魏小凤加入了社区退休妇女组成的“老铁帮帮团”,她也多了一项新任务:“不光是剪头发,还要在剪头发的时候跟他们聊天,谁家有了烦心事,咱们聊一聊,心里就高兴了。”
像魏小凤这样的“老铁”,还有另一种称呼“流动网格员”“民情信息员”。刘红菊介绍说:“我们将家政服务和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参与社区环境治理、邻里矛盾调解、特殊群体关爱等活动。”
在南昌,瞄准家政服务这样的“小切口”,社区基层治理的“大文章”已然变得更有“温度”。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上午九点,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的大厅里挤满了前来咨询的人,她们中既有求职的“宝妈”,也有希望能用双手赚钱的中年妇女。
“我家住在高新区,听说这里有个妇女就业之家,我一早就往这儿赶了。”易于芬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之前一直居家带娃,现在她希望能找到一份离家近、时间灵活的工作。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易于芬通过机器填写并上传了个人简历,随后通过职位条件筛查,找到了比较心仪的职位。“我投了简历,上面写着3个工作日内回复。”
如果这一次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怎么办?一旁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有回访机制,如果她没有找到工作,我们会继续帮忙推荐合适的岗位。”
记者了解到,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是江西省首个妇女就业之家,由新余市妇联和市人社局联合创办,以“政府+市场”模式,打响“慧赣家”巾帼家政品牌,为妇女就业铺路搭桥;通过开展“慧赣家”巾帼家政进社区活动,推进传统家政服务与居家育幼、社区养老、社区助餐、家庭教育、家门口就业等十余项内容深度融合嵌入;探索建立“1+N”巾帼社区服务驿站,即1个巾帼社区综合服务驿站+N个差异化巾帼社区家政特色服务驿站(养老助浴特色站、月嫂服务特色站、家政清洁特色站等)。
据介绍,一年来,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累计接待妇女群众600余人次,提供女性就业服务407人次,收集登记用工单位42家,征集和发布岗位信息416个,精准帮助72名女性实现就业,举办“慧赣家”巾帼专场招聘会1场次。
在这之中,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致力于为广大妇女拓宽巾帼家政就业之路,整合各类资源,根据女性求职者的需求精准定制培训项目,开设育婴、养老、收纳、烹饪、茶艺、面点等工种,为125名妇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在一间巾帼家政实操教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培训的钟雨薇,今年才23岁的她,已经是一名有着一年半工龄的家政服务员,别看她身材瘦小,却在养老行业收获了许多。“跟老人沟通要耐心,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帮助老人翻身、起床这些动作也难不倒我。”钟雨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老人把我们当家人,这种幸福感可能是其他工作比不了的吧。”
据介绍,新余市妇女就业之家还创新推出了“上门厨娘”服务,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上门助餐服务,拓展“慧赣家”巾帼家政品牌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升幸福感。
作为一个充满温情的行业,家政服务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妇女就业。“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上,我们将继续走专业化、标准化、职业化发展之路,聚力打造‘慧赣家’巾帼家政服务品牌,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升家政服务的可及性,用高质量的家政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钱昀说。
(记者:党柏峰 王丹青 姚建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