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榕江县卧龙社区的积分超市里,群众正在用积分兑换物品。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绿水青山间,车民街道的卧龙社区正以一场静悄悄的数字化变革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这个服务着1955户居民、7677人的社区,曾是典型的基层治理“矛盾体”——群众诉求多元、服务资源分散、治理效率不足。但如今,“卧龙智慧社区”平台中19个功能板块像精密齿轮般转动,让党建服务触手可及,不仅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更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身参与“主角”。
从“千条线”到“一张网”
打开“卧龙智慧社区”平台,仿佛打开了一本会说话的治理百科全书。社区党委把“服务零距离”的理念转化为19个精准功能:想找书记聊聊?“书记会客厅”24小时在线;想看看村里大事?“村庄大事记”实时更新;想兑换志愿服务积分?“积分超市”里食用油、洗衣液明码标价。这个服务1955户居民的平台,用45万次浏览量、超越全国95%村社的活跃度,证明了数字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连接党群的“云桥梁”。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户主文明档案”,每家每户的文明行为被转化为可视化数据,邻里间的文明指数一目了然,让做好事有记录,用心生活有回报成为现实。“过去开证明要跑三四个部门,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办。”在外务工的张大姐展示着刚申请的“跨省务工补贴”电子回执。平台上线以来,像这样的政务服务已累计办理97类事项,效率提升470%。而在“积分超市”里,居民王大爷正用参与环境整治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做好事能‘存钱’,这法子新鲜又实在!”
从“旁观者”转变为“主人翁”
在卧龙社区,每个网格都是会呼吸的“治理细胞”。社区两委通过构建“党委+两委+网格+联户长”四级架构,将包村干部、片警、律师、物业经理等10支力量编入23个网格,形成1分钟发现问题、5分钟响应处置、24小时反馈结果的快速反应链。
一大清早,网格员刘芳的手机突然震动——平台弹出一条紧急报修信息。15栋居民楼水管破裂,居民通过“居民说事”模块上传现场照片后,系统自动派单至物业服务站。维修人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进行抢修。这种“网格发现—平台响应—多方联动”的机制,让社区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在卧龙,参与治理能“变现”:清理河道捡1袋垃圾积5分,调解邻里纠纷积20分,100分可兑换50元超市购物券。这种“道德银行”模式激活了4313名居民的参与热情,3年累计发放13.98万分,3737户家庭用积分“晒”出文明账单。
更关键的是“清单制”带来的透明化:每个服务事项都明确“谁来办、怎么办、多久办完”,居民通过手机就能追踪办理进度。比如申请创业补贴,从提交材料到资金到账的7个步骤全流程可视,去年就业创业类服务量同比增长60%,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
“过去动员居民参与活动要靠‘刷脸’,现在大家抢着‘挣分’。”社区工作者杨莉翻开台账:疫情防控期间,居民自发组建的巡逻队累计服务3200小时;文明档案数据显示,邻里纠纷率同比下降76%。这种“行为—积分—价值”的转化机制,让“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
“乡愁长廊的木质护栏需要更换。”“建议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在“居民说事”平台,类似讨论已形成248条有效提案。2022年9月,关于社区广场改造的议题引发热议,589名居民在线投票选择设计方案,最终由施工方在平台直播建设过程。这种“线上提议—民主协商—阳光执行”的模式,让“为民做主”转向“由民做主”。
将数字红利转换成民生幸福
打开平台的“服务大厅”板块,8大类97项服务像网购商品般清晰:党政服务里能办老年证,红色物业可报修管道,村超村集帮农户卖葡萄,法律援助直通专业律师。点赞最多的是“跨省通办”专区,在外务工的村民不用返乡,线上就能申请交通补贴,去年累计为300多位村民节省往返成本超10万元。然而,最动人的细节藏在“居友圈”里:居民自发分享的春耕照片、端午包粽视频,累计收获2.3万次点赞,数字平台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
在数字化浪潮中,卧龙社区始终守护着乡土文化的根脉。平台上的“村庄大事记”模块,用图文视频记录红白喜事、节庆活动;而“乡愁地标”数字地图,将古井、老树等23处文化符号标注在三维模型中。“科技让服务更高效,但人情味始终是社区的灵魂。”车民街道卧龙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杨胜青说。
这种“数字+人文”的融合,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通过“云端赶集”帮父母售卖农产品;独居老人的智能手环数据直联社区健康管家;就连传统的“寨老议事”,也搬进了线上直播间。
随着“全国村庄大事记评选二等奖”“乡村振兴五星村庄”等荣誉接踵而至,卧龙社区的经验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其创建的“党委统筹、数字搭台、多元共治”模式,已被周边17个村寨借鉴。更令人振奋的是,该社区入选首批全国“千村激励计划”,其数字化治理标准有望上升为地方规范。
站在社区办事大厅,看着来来往往居民们的笑脸,杨胜青指着实时跳动的治理数据说:“我们不仅要让数据跑起来,更要让民心聚起来。”当数字技术真正扎根基层土壤,便生长出最富活力的治理之花——这朵花开在居民指尖的每一次点击里,开在积分超市的每一次兑换中,更开在每个家庭对美好家园的共同期待中。
未来,卧龙社区正谋划着新图景:让数字平台接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让积分制链接乡村旅游,让“村民说事”衍生出更多民主实践……这场始于云端的治理革命正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