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 郑长忠

  ·编者按·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本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

  ■ 郑长忠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了《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

  为什么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很牢固,但如果作风问题解决不好,也有可能出现“霸王别姬”这样的时刻。这也就是说,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必须有危机意识,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之所以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逻辑上来看,有两方面原因:从政权的逻辑来看,执政者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危和政权稳定;从政党的逻辑来看,党的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宗旨实现和使命完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如果作风出了问题,党就会脱离群众,从而违背了党的宗旨;如果作风出了问题,党就无法有效领导群众,从而使党的使命无法完成。因此,中国共产党认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基于此,我们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全党作风建设标准很高,措施很严,考验也很实,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在全国执政以后,随着执政时间增加和所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作风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怎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改进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选择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出台八项规定是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八项规定确定之后,党中央要求从中央政治局抓起、自上而下推动,从而产生上行下效的强大示范效应,并经过锲而不舍地落实,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反对“四风”是作风建设的核心任务、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正是针对“四风”问题的具体表现,两者共同瞄准作风问题的根源,形成“靶向治疗”。八项规定为反对“四风”提供具体抓手,反对“四风”深化了八项规定的内涵。由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紧盯“四风”新形式新动向,严肃查处,寸步不让。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机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这就要求在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特别是中央要带头。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正之风滋生掩藏腐败,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

  为何优良党风能够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为什么党员干部以及党风状况对社会风气会产生重要影响呢?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对整个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党风就对政风和社会风气有着重大影响。

  二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其作风历来是引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的重要窗口,从而对政风和社会风气产生重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官德民风的塑造,这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包含的道理。在引领社会风尚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党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倡导时代新风。

  这就需要我们党,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加强治本工作,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如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

  抓作风建设,既要集中教育整顿,更要靠制度保障。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执行力。这就要求建章立制工作要在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下功夫,要制定就要制定好,制定了就要坚决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实现抓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治病强身相结合,改进党员管理机制,完善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机制,健全正风肃纪常态化机制,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从严治理,把严的要求体现到管党治党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到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身上。

  在作风建设上,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签字背书,做到守土有责。

  (作者为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5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持之以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 郑长忠2025-05-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