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创新路径

■ 李圣强 王杰

  ·阅读提示·

  2025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使传统家庭结构、家教模式和家风传承面临深刻变革。创新家庭建设理念,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探索家风传承新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数字技术,可以重构家庭生态,优化家庭教育,创新家风传承方式。数字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创新发展,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 李圣强 王杰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反复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新变化。”2025年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章深入探讨了家庭功能、家教方式、家风传承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使传统家庭结构、家教模式和家风传承面临深刻变革。创新家庭建设理念,优化家庭教育方式,探索家风传承新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

  数字技术重塑家庭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技术正在深刻重塑家庭生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数字技术在深刻改变着家庭结构和功能。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型生活方式,使得家庭与工作的界限日益模糊,家庭功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智能家居设备提高了生活效率,也改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例如,智能语音助手成为家庭新成员,改变了传统家务分工模式;虚拟现实技术使得家庭成员能够实现即时“面对面”交流,增强了情感联系的时效性。

  AI为家庭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智能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抽象概念可视化,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例如,一些家庭已经开始使用AI辅导系统,为孩子提供时间可选、可控的学习支持,家长可以实时掌握孩子学习动态。

  网络环境为家风传承带来新模式。社交媒体平台为家族成员提供了便捷交流渠道,使得家风传承突破了时空限制。例如,一些家族通过建立微信群、家族网站等方式,实现了跨地域的家风传播和互动。数字技术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家训、家规等传统文化元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重现家族历史场景,让年轻一代身临其境感受家族文化。

  家庭家教家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家庭为本,以家教和家风为两翼,修齐治平,知行合一。

  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单元。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承担着生育、教育、经济、情感支持等多重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

  家教,是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早、最持久的教育形式,对个人价值观、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长期性和潜移默化等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数字时代,需要优化家庭教育方式。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尊重孩子个性发展,避免过度干预或放任自流;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要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家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家风是家族(家庭)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的价值观念及行事准则,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培育优良家风,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家风新的内涵,如民主平等、创新进取等现代价值观念;要通过家训、家规的时代化创新,将家风具体化、制度化,便于传承和实践。优良的家风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品行,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家庭功能的结构性优化,家庭教育的创新实践,家风传承方式的现代转型,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随着社会快速变迁,家庭结构、功能和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但家庭作为情感纽带、文化传承和社会支持的核心作用始终未变。数字时代,我们应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探索更加有效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路径,推动家庭建设与社会进步相辅相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传承、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作出更大贡献。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创新路径

  数字技术给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家庭成员“数字依赖”现象日益普遍,面对面交流减少导致家庭关系疏离;信息过载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过度依赖智能设备可能影响社交能力发展;信息碎片化可能导致家风传承的系统性和深度不足,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可能与传统家风产生冲突。数字技术也给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数字技术已成为预防腐败的有效利器,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于家庭财产溯源系统,实现房产、投资等资产全流程溯源,设置异常交易预警机制,精准识别利益输送线索,有效防范个别领导干部“衙内腐败”“家族贪腐”的倾向。

  我们需要创新性地利用数字技术来增强家庭凝聚力。例如,可以开发家庭协作类应用程序,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完成数字任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家庭共享空间,促进跨代际交流;通过智能设备收集家庭数据,为家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智能家居中枢植入“数字健康模块”,自动执行电子设备使用时长分级管控,精准管理家庭成员数字依赖问题;通过区块链存证家庭成员社会行为数据,将孝老爱亲、家风清正等价值准则转化为可测量指标。这些创新举措有助于在数字时代重构和谐家庭生态。

  我们需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首先,培养“数字公民”意识,教导孩子合法合理使用数字技术;其次,利用技术手段促进亲子互动,如共同参与编程游戏或虚拟现实体验;再者,建立家庭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帮助孩子发展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筛选能力,成为信息的“主动驾驭者”而非“被动接收者”,积极应对信息碎片化导致的学习效率下降和信息过载引发的焦虑问题。通过这些创新举措,我们既能充分利用智能技术优势,也能规避其潜在风险,实现家庭教育优化升级。

  我们需要创新家风传承方式。首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家族文化数据库,系统整理和保存家族历史、家训家规等;其次,开发家风传承类app或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家族文化;再者,鼓励家族成员创作数字内容,如家族博客、视频等,丰富家风传承形式。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传统美德正逐步向可量化评估的机制性规范体系转型,如各地纪委、监委创新推动的“领导干部家属廉政档案”“家风信用积分”系统、“清风传家”工程、“廉洁微课堂”“家风云评议”等活动,表明家风建设正向制度化、数字化纵深发展。

  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重构家庭生态,优化家庭教育,创新家风传承方式。未来家庭建设既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也要保持对传统价值的尊重和传承;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探索更多数字技术与家庭建设相结合的创新路径,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家庭新生态;要重视数字伦理教育,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家庭和谐与个人发展。数字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发展,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李圣强为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杰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妇女理论与家庭建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批准号24CFNJ25)的成果。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5数字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创新路径 ■ 李圣强 王杰2025-05-21 2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