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身份认同与组织赋能转型时代的女性创业研究

■ 高孟然

  阅读提示

  “创业精神、身份认同与组织赋能:转型时代的女性创业”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研讨会分为4个单元,来自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女性创业者参与了研讨。创业精神是不分男女的,但女性创业在这个转型时代又具有特别的意义,此次会议不仅是一顿丰盛的理论大餐,更因女性创业者的现身说法充满了感动和正能量。女性创业群体是复杂而多元的,其内部的复杂性有待学界进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2025年是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中国将在下半年召开全球妇女峰会,要借此契机梳理妇女创业经验,向世界讲好中国妇女故事。

  ■ 高孟然

  “创业精神、身份认同与组织赋能:转型时代的女性创业”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浙江省义乌市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裴谕新与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高孟然策划发起。研讨会分为4个单元,来自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女性创业者参与了研讨。

  政策语境与地域样本:研讨会的双重起点

  裴谕新简单介绍了缘起和意旨。她提出,创业精神是不分男女的,但女性创业在这个转型时代又具有特别的意义。平台时代、电商经济给予女性特别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议选择了女性创业精神非常浓郁的义乌作为举办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妇女研究论丛》执行主编张永英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中国将在下半年召开全球妇女峰会,要借此契机梳理妇女创业经验,向世界讲好中国妇女的故事。义乌是创业天堂,女性创业环境十分友好,义乌市场从业人员中超过65%为女性,市场主体中近一半的负责人为女性。同时,义乌市妇联推动妇女创业工作卓有成效,中国小商品城妇联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因此,义乌与女性创业的话题十分契合。此次研讨会将理论研讨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不仅有许多受邀的专家学者参与,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和相关人士前来旁听,会议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颇具吸引力,全方位呈现了女性创业的实践样态和学术研究。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主任林晓珊在致辞中指出,女性创业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高效支持,学界可通过扎实研究助力她们通过创新模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义乌市政协副主席王红霞详细介绍了义乌“市场+”巾帼创就业行动,通过开展“市场+来料加工+培训赛事+组织赋能+X”系列行动,截至2024年年底,累计发放来料加工费25.2亿元,为超过10万名妇女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孵化,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从“代工厂”到“品牌出海”:义乌女性的创业精神

  研讨会第一单元由3位义乌女性创业者代表分享创业故事。第一位创业者何犁红在分享中提到,她在市场里长大,17岁时用借来的钱掘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后来持续深耕海外市场,深知“品牌出海”是中国制造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创办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发起成立“义乌好货”品牌出海集合店,推动义乌从“代工厂”向品牌输出转型。第二位创业者何海美回顾了自己1978年至今的创业历程。作为义乌第一代创业者,何海美对义乌市场开放的历程记忆犹新,她用自己从廿三里摆摊到将围巾向全球销售的经历说明,生意没有早晚,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可以成功。第三位创业者杨聪云分享了自己从白手起家到创业失败、背负债务再到清零重启的人生经历,提倡要勇于面对失败并适时调节心智,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成为独立又自由的人,提出创业不仅是追求财富,更是提升幸福感的过程。

  从自身到环境:女性创业的复杂图景

  研讨会第二单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伟聚焦数字经济中的女性角色,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呈现县域数字经济与女性家庭分工和传统伦理相适配的特质,揭示县域数字经济赋能农村女性就业创业的深层机制。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蒋安丽基于对粤北山区某妇女赋权项目的深入考察,呈现了社会组织赋能农村妇女创业的三种机制,并提出相关举措建议。

  研讨会第三单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生李珮铷通过对16名东莞第二代创业女性的深度访谈,从性别与阶层交织视角探讨她们在家庭与亲密关系中的新变化与困境,揭示了现代阶层优势与传统性别规范的隐蔽共谋。高孟然聚焦在义乌市场中广泛流传的关于“做生意是女人的事”的话语表达,呈现了这一话语在义乌市场发展历程中的特殊意义,揭示了女性创业群体社会关系与文化建构的复杂过程。义乌市委党校副研究员郭雅静系统考察了义乌不同代际创业女性的人生经历与自我表述,以“义乌老板娘”的求知实践为切入口,呈现了女性创业者追求“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与商业价值观。

  研讨会第四单元,裴谕新通过对大湾创业三类女性创业者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情感力量作为一种深层链接在整合和团结创业女性中的重要作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柳以江苏省宿迁市耿车镇的产业转型为背景,探讨在此过程中农村女性电商创业者的生活变化及自我赋权。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许德娅分析了中国第二代时尚博主的职业发展轨迹,探讨了流行文化、后女性主义时尚文化以及数字平台如何塑造她们的职业抱负和对物质成功的追求。

  研讨会的闭幕总结中,张永英提出,此次会议不仅是一顿丰盛的理论大餐,更因女性创业者的现身说法充满了感动和正能量。女性创业群体是复杂而多元的,其内部的复杂性有待学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同时,政府、妇联、社会组织等外部支持系统也值得更多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小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王曦影参与评议和讨论。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讲师)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6创业精神、身份认同与组织赋能转型时代的女性创业研究 ■ 高孟然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