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每年5月27日是“偏头痛关爱日”,今年的主题是“头痛无畏,生活有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达9.3%,就诊率仅52.9%,正确诊断率更低至13.8%。在偏头痛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为35~49岁。女性偏头痛的高发与女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密切相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做完策划方案已是凌晨三点,早上六点半起床做早饭、送儿子上学,八点五十分坐到办公桌前,38岁的叶紫感到一阵眩晕,她赶紧闭上双眼,可左侧头部剧烈的胀痛从太阳穴炸开、血管跳动、恶心,她赶紧冲向洗手间呕吐……

  叶紫被偏头痛困扰从研究生时期就开始了,从一年两三次到如今的一个月一两次,这次已经是这个月第二次发作了,每一次都令她苦不堪言。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忽略它,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

  每年5月27日是“偏头痛关爱日”,今年的主题是“头痛无畏,生活有为”。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承办的“健康中国行动——偏头痛大众疾病认知教育和倡导项目关爱月特别活动”日前启动,通过持续开展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大众对偏头痛的关注和重视,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忍,能硬扛过偏头痛吗

  不少人觉得偏头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偏头痛虽然只比“头痛”多一个“偏”字,却是一种特殊的头痛。特殊之处在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多为单侧头部,也有人双侧发作,有患者形容疼起来感觉脑袋像被锤子砸、头颅被电钻贯穿;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怕噪声等症状;部分患者发作前有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点等,还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其他症状。

  数据显示,77%的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两天会情绪不稳、便秘及颈部僵硬,这是偏头痛前驱症状,而发作后患者会精疲力竭,部分人转动头部很可能诱发短暂头痛。

  医学证明,偏头痛也是脑梗、焦虑、抑郁的潜在推手。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偏头痛在全球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中位居第二,是50岁以下人群位居第一的致残性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李焰生表示,许多人认为偏头痛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小毛病”,或依赖止疼药暂时缓解,这可能让偏头痛越来越严重,频繁服用止疼药还可能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导致越吃越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也让患者处于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失能”的状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达9.3%,就诊率仅52.9%,正确诊断率更低至13.8%。在偏头痛患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为35~49岁。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主任武剑教授说:“这与女性的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在女性体内激素波动比较剧烈的时期,如排卵期、怀孕期间、月经期、产后和围绝经期等都容易发作偏头痛。”

  从共病入手有效“治痛”

  研究发现,偏头痛像一座冰山,表面的头痛只是警示,深不见底的水下隐藏着各种致命危机——偏头痛与一些疾病存在共病关系。

  焦虑、抑郁:偏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一方面,长期患病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另一方面,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也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机制,增加偏头痛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睡眠障碍:偏头痛导致患者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或多梦等问题。而这又可能成为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形成恶性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偏头痛,尤其是伴有先兆的偏头痛,可能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年轻女性,伴有先兆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更为显著。同时,这类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可能与偏头痛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炎症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这些因素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慢性偏头痛患者,其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如脑白质病变增加、灰质体积减小等,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止痛,治疗方案新探索

  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尽快到安静、黑暗的房间休息。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或使用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普坦等减轻头痛及伴随症状。

  对于每月发作两次及以上的患者,预防性治疗必不可少。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持续服用普萘洛尔、氟桂利嗪等药数月。另外,可进行针灸治疗,或用川芎配天麻冲泡代茶饮,能部分缓解疼痛。

  随着对偏头痛共病关系研究的深入和对治疗方案的不断探索,诊疗理念也在更新。研究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明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恺鸣教授表示:“当偏头痛发作时,CGRP水平显著升高,会引发颅内血管扩张,并传递疼痛刺激,促进炎症因子释放。目前已有创新靶向治疗手段,可以针对性地、有效地缓解急性疼痛和其他伴随症状,治疗偏头痛,并降低后续发作频率。”

  除了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疼痛科等多学科也参与到偏头痛的诊断和规范治疗中。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建成了头痛中心/头痛门诊,通过传播知识、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与支持协助患者找到科学的治疗方法;一些医院疼痛科医生还开展偏头痛的手术治疗。通过多种手段,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负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有效预防,拒绝“忍痛”

  养成记录的习惯:偏头痛患者如果反复发作,可尝试记录每次疼痛发作的状况,包括起始及持续时间、头痛部位和程度、伴随症状、头痛当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情绪变化、体力活动量、所处环境情况、饮食情况,以及服药情况等。这些数据有助于医生发现与偏头痛发作密切相关的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方案。

  调整生活方式:患者应保持作息规律,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放松身心。同时,坚持按摩,方法是:从印堂开始用手指向上沿前额发际推至太阳穴,然后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提捏头顶、颈部各穴位。经络通畅,气血供应正常,也能预防偏头痛。

  加强饮食管理:避免食用巧克力、奶酪、腌制食品、含有谷氨酸钠的食品添加剂及酒精、咖啡因饮料等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2、镁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等。

  保持良好情绪:偏头痛患者尽量学习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偏头痛很难完全根治,但通过综合管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链接

  警惕“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当偏头痛发作时,小小的止痛药,往往成了偏头痛人的救命稻草。没有1片止痛药解决不了的事儿,一片不行,那就2片,再不行那就3片,或者换不同止痛药种类,混着吃……但当头痛天数越来越多,止痛药的疗效越来越微弱的时候,往往想吃更多的止痛药来缓解。最后却发现头痛并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进入了“越吃越痛,越痛越吃”的恶性循环,让头痛的发作逐渐失控,难以管理。这种情况,叫作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

  我们不能谈止痛药色变,但也不能过度依赖止痛药,以免进入MOH的恶性循环。

  如果你达到了MOH标准——1个月内出现15天及以上的头痛发作,并且在连续3个月内规律使用过量的止痛药越吃越多,或者发现自己吃止痛药无效,请立即到专业的头痛门诊就医。

  一旦诊断为MOH,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戒断过量的止痛药,并根据情况增加必要的预防性治疗。这有助于跳出止痛药“越吃越痛,越痛越吃”的怪圈,减少过量使用止痛药引起的头痛。(王薇)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 7偏头痛 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2025-05-28 2 2025年05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