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家政专业建设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阅读提示·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特点,家政服务围绕居民的家庭生活需求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能。但目前受社会观念、学科归属、培养模式等因素影响,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认识,围绕家庭生活服务消费,构建家政类专业群和专业集群,找准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行业扩容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助力家政专业建设、促进家政消费扩容升级。

  ■ 陈朋

  近年来,家政服务行业已成为促进和拉动消费需求、助推和改善民生经济的重要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政服务大有可为,要坚持诚信为本,提高职业化水平,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据统计,全国家政从业人员缺口巨大,高端人才供不应求。2025年,商务部等九部门《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加强产教融合……培养一批符合家政行业中高端需求的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技能人才”。本文旨在深入解析高校家政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家政专业建设、促进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的一系列建议。

  家政服务业发展带动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发展

  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要求。据《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自2015年以来快速增长,现有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0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量的4.1%,占第三产业就业总量的8.7%。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家政服务市场不断细分,新的家政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家政服务围绕居民的家庭生活需求,与装修、酒店、家居、食品、服饰、娱乐、体育等行业跨界融合,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能。同时,广大家庭对于技能水平要求高的家政服务有着更高的付费意愿,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教育体系的有力支撑。

  国家支持高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各类政策,鼓励高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2024年6月,人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202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提出增设市场急需的家政相关专业……构建梯次有序的人才培养体系。家政学、养老服务管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被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家政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被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高校为家政服务行业培养了一批家政服务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扩大了优质家政服务供给。

  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以本科家政学为例,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平台查询,只有11所高校开设此专业,招生规模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培养受社会观念、学科归属、培养模式等因素影响,滞后于行业发展。

  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人们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存在较低的职业预期。招生方面,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该专业毕业后工作不够体面,对招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就业方面,我国家政企业服务人员多为农民、下岗无业人员等群体,行业发展的规范化、职业化程度较低,部分学生认为家政公司还处于底层行业,在薪资上往往不如预期。学生毕业后在家政公司就业的比例不高。

  受学科归属影响,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有待加强。当前家政相关专业如家政学、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等,都是在行业发展政策推动下产生,分别归属多个学科。如家政学属于社会学,养老服务管理属于公共管理学,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属于教育学,这些专业也大多根据学科归属开设在相关学院。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涉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跨学科属性,且对实训教学要求高。在单一学科背景下建设这类专业,难以满足其对多学科师资储备和多场景实训室建设的要求。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缺乏有效衔接,难以精益求精。

  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存在“过宽”和“过窄”两种倾向。“过宽”指的是部分高校为了凸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独特性,将行业涉及的相关工作都定位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如家政企业管理与培训、学校家政教育、家政服务产品设计、家政服务图书出版等,导致学生在校课程学习难以获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技能。“过窄”指的是部分高校为了体现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高端性,将学生就业方向仅定位为家政类企业管理与培训,就业岗位模糊,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中理论学习模块占比过多,缺乏扎实的入户服务实践学习。当前,家政服务行业正朝高端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高端家政服务发展明显不足且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紧缺,供需结构的失衡状态成为制约家政产业发展的瓶颈。

  加强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要以国家战略、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为锚点,通过扩大宣传改变社会的认知偏见、科学合理构建家政类专业群和专业集群、培养家政服务高质量人才,积极主动引领行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的认识。针对专业招生问题,加强对现代家政服务业的介绍,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现代家政服务业的职业分类、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全面介绍家政学发展的百年历史及本硕博多层次人才培养情况。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强对于家政服务业中新兴职业的岗位需求和薪酬待遇情况的介绍,展现现代家政服务企业的工作内容、文化氛围、个人与社会价值,引导社会大众更为全面地认识家政服务业。同时,加强对高技能家政人才、高校家政专业学生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就业的典型事迹报道,让在读学生感受到本专业就业的优势和潜力。

  围绕家庭生活服务消费,构建家政类专业群和专业集群。高校应围绕人民群众家庭生活需求,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精准对接,在高职和本科层面分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政类专业群和专业集群。满足现代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巨大需求。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优化调整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设置,构建服务于家庭服务消费的专业群和专业集群。鼓励高校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产教融合、体现交叉学科特点的家政学院,促进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

  找准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行业扩容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家政服务高质量人才,研发并推广各类消费产品和服务,为家政行业扩容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探索我国家政人才的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如基于高校分类与市场需求,将家政人才培养分为职业技能型、应用型和研究型三种类型。职业技能型人才主要由职业院校培养,毕业生数量最多,具备提供中高端家政服务及从事家政基层管理服务的能力。应用型人才主要由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毕业生较职业技能型少,但仍然是家政人才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可以在高端家政服务、家政企业运营与培训、家政服务消费项目设计、学校家政教育、家庭公共服务指导等领域就业。研究型人才主要由高水平大学培养,这部分人才数量最少,毕业生可以在家政服务行业政策制定、高端家政服务标准研发、家庭产品研发、行业发展咨询与培训等领域就业,也是高校家政服务专业的重要师资储备。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理论 6加强高校家政专业建设 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 2025-07-01 2 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