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将一桩陈年旧案带回大众视野,让历史的镜子照见疮疤已属不易,但更珍贵的是在疮疤里埋下重生的种子——他让人们看见女性力量始终以接力式传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酱园弄·悬案》:那束照亮暗夜的光

■ 端木紫

  ■ 端木紫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位女子的跌宕人生。但至暗时刻,是她们的出现照亮了她的漫漫暗夜,将绝望淬炼成了希望……从《酱园弄·悬案》里詹周氏生死未卜的命运中抽离时,除却为她的遭遇感到心痛,亦有暖意渐渐汹涌——那是80年前一段传奇故事里女性情谊与女性力量的迸发所带来的热血沸腾。

  又见,那个我熟悉的陈可辛。这一次,很多人都在说他“玩儿砸了”,但作为一个从电影《甜蜜蜜》开始便喜爱他的“死忠粉”,我却不以为然。《酱园弄·悬案》不曾让我失望,我依旧痴迷于他镜头下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交织的张力;叹服于他对不同地域叙事语境的把控;亦沉溺于他又一次细腻描摹出了主人公繁复的内心世界。

  自开机伊始,由陈可辛执导的《酱园弄》,便一直备受关注。尽管,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影片的第一部《酱园弄·悬案》并未穷尽事件全貌,可是从酱园弄到监狱再到法庭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已足够震撼人心——影片改编自1945年发生在上海的“酱园弄杀夫案”,以詹周氏在法庭与牢狱间的辗转浮沉,清晰勾勒出了一个女子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于绝境中挣扎求生的血泪轨迹。      

  80年前,底层女性的命运,何其不易?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战火连绵。由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是一个困于不幸婚姻中的女性,她不仅被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丈夫詹云影长期控制“人身自由”,还被频繁家暴。虽然,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尊严改变命运,却因丈夫的阻挠而屡屡失败。偏偏在那个时代,想摆脱这样的丈夫十分艰难。而血案的发生,令其命运更加跌宕,她从婚姻的牢笼走进了另一个牢笼——作为杀夫嫌疑人,她被捕入狱。

  很显然,陈可辛在影片中留下了很多谜题,例如:詹云影消失的头颅、两种不同的凶器,以及出现在她生活里的其他人在这个案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真相,扑朔迷离。但陈可辛既没有机械地复刻案件过程,也未急于为真相盖棺定论,而是在有限的史实基础上做了尽量贴合历史的“加法”。

  以悬案为锚点,影片借由一位“反派”的质疑与推想一步步抽丝剥茧,逐步深入詹周氏曲折的人生。在警探薛至武查案的过程中,从房东、邻居、旧识等旁观者的视角,慢慢拼接出了詹周氏的画像——她有过对婚姻的憧憬,可事实却让她的理想破灭;她辛勤地在工厂打工,但工钱却被丈夫抢走还因他的无理取闹而被工厂辞退;她努力赚钱养家为丈夫还赌债,换来的却是被丈夫当众暴打……她的痛苦挣扎让人们看到了旧社会的底层女性,很难接受教育、甚至没有婚姻自主权,一旦失去家庭依托后几乎无法独立生存的艰难境遇。更可悲的是,纵使这桩悬案中她独自反杀丈夫的可能性看起来“铁证如山”,世人仍臆断她必有“奸夫”襄助。深入骨髓的偏见,皆来自父权社会人们对女性居高临下的揣测和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如同困兽,詹周氏所承受的身体摧残、精神凌虐、经济压迫与社会孤立,共同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令她无处可逃。而她的苦难,只是那个时代女性普遍生存状态的缩影。

  可怜、可悲、可叹!所以,《酱园弄·悬案》只是一曲时代切片下的女性悲歌?不,不是的,它还是一次女性之间的温暖救赎。

  在影片暗沉隐郁的冷色调中,一冷一暖的两条故事线却越发清晰——一边是逮捕她归案的薛至武,在查案过程中的逐渐癫狂;一边是詹周氏入狱后,狱友王许梅的温情守护,以及素不相识的女作家西林以笔为矛的仗义执言。

  一面,是詹周氏承受了来自不同人带给她的伤害:诸如,被丈夫暴打时围观群众的冷漠;为证明自己的权威不可侵犯,薛至武便贿赂法官求对其重判;法官为一己私欲收受贿赂判詹周氏死刑;因西林的帮助詹周氏暂时脱困,恼羞成怒的薛至武竟然自己动手妄图置其于死地……

  而另一面,詹周氏在两位陌生女性的身上,感受到了善意与温存:

  杨幂饰演的女囚王许梅,她会用自己的拥抱温暖詹周氏;她会在詹周氏被判死刑的时候为其唱送别曲;她会用自己过生日这样的善意谎言买美味的蛋糕圆詹周氏的梦想;她教会詹周氏识字,也教会其在法庭上自辩。赵丽颖饰演的女作家西林,则以文字为詹周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所有人把这桩案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她却在字里行间写下对詹周氏遭遇的同情,引导人们探究事件背后的因果。她对女性独立和自由的追求,也深深触动了詹周氏内心深处的渴望。

  理解、共情、支持、托举……王许梅与西林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对周遭一切已感到麻木的詹周氏,她们释放的善意,渐渐让心灰意冷的詹周氏从被动变主动,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未来。是她们的存在,让詹周氏有了求生之欲。

  所以,尽管整个故事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气息,但詹周氏的心理变化却是一个从暗到明的过程。可以看到,影片的影像质感、氛围营造都很出色,不仅复刻了旧上海的市井气息和那种潮湿、黏腻、光线昏暗的感觉,也以此隐喻了詹周氏所在的困局。从不同时期的镜头语言中,我们亦可看到“他”与“她”的博弈——仰拍薛至武,强化了他凌驾律法带给人的压迫感;俯视詹周氏,是视觉化她作为弱者的心理状态;而政权倒台后詹周氏与薛至武的首次平视,是寓意弱势者对强权的颠覆,意味着他们此时已然平等。

  具象化她身心从内到外的巨大转变,更凸显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态中,女性之间的情谊与互助显得格外珍贵,是她们的“引领”,让詹周氏完成了从身为“被窥视者”的客体成为“讲述”主体的蜕变。片尾,她在法庭上平静地说出“法律公正从未让我这样的女人受益”时,人们看到的是女性在面对困境时所能爆发出的惊人力量——见过了詹周氏最初的眼神空洞、神情麻木,她此时的坚定、自信,才显得异常动人。

  时代洪流下的个体悲剧,也并没有被影片中的女性互助所营造的温情氛围所遮蔽,取而代之的是詹周氏在这种力量的影响下重获自我主体性的“破茧成蝶”所引发的人们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影片从来不是对一桩历史奇案的简单重述,而是以女性互助、时代变迁、历史女性镜像共同探讨至今仍存在于现代人生活中的家庭暴力、性别平等、女性困境等多个社会热点议题。那面陈述历史、观照当下的镜子中,映出民国女子的伤痕,也映出战乱时代女性力量所显露出的燎原之势。

  我们目睹的,远不止一桩离奇命案的侦破过程,更是那个时代冰冷无情的强权与沸腾的社会舆论对一个底层女性命运的撕扯过程,而那些来自不同女性的善意如同暗夜中摇曳的烛火,虽然不足以驱散所有黑暗,却映照出女性共情女性、女性帮助女性所带来的曙光。它们汇聚成一股难以名状的力量,让“救赎”二字在沉重的底色上泛出温暖的光芒。

  真相为何?此时似乎已不重要。陈可辛将一桩陈年旧案带回大众视野,让历史的镜子照见疮疤已属不易,但更珍贵的是在疮疤里埋下重生的种子——他让人们看见:女性力量始终以接力式传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影片里,詹周氏的结局虽悬而未决,但那些在深渊边缘向她伸出的手,那些试图照亮她晦暗命运的光,已然谱写了乱世中最动人的篇章:纵使个体渺小如尘,人性的联结与抗争,也依然能在这铁幕般的环境中刺破缝隙救赎彼此,而每一代女性互相托举的手,都在人类文明的碑刻上刻出了更深一寸的自由。在揭示旧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的同时,影片也传递出希望与光明——这不仅是对女性个体觉醒的呼唤,也是对整个社会关注女性困境与性别平等观念的呐喊。

中国妇女报新文化.看点 5《酱园弄·悬案》:那束照亮暗夜的光 ■ 端木紫2025-07-03 2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